《“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赤壁情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解读》
一、开篇引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当我们读到这两个短语,心中已经浮现出了苏轼笔下的赤壁雄景。这两句诗,如同画卷中的高潮,展现了赤壁之战发生地的险峻与壮观。
二、诗句原文及出处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这样一句千古流传的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诗正是对赤壁景色最生动的描绘。
三、诗句赏析
1.意象与意境
“乱石穿空”,通过“乱石”这一意象,展现了赤壁陡峭的岩壁直插云霄的奇景,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战场,感受到山势的险峻与奇崛。
“惊涛拍岸”,则是江水汹涌澎湃的生动写照。巨浪猛烈冲击江岸,犹如大地的怒吼,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
后句“卷起千堆雪”则以雪为喻,形容浪花如同白雪般翻滚,既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又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赞叹。
2.艺术手法
动词的运用是这句诗的一大亮点。 “穿”“拍”“卷”等动态词,将静态的岩石与动态的江浪完美结合,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使人仿佛亲眼看到这一壮观的景象。
虚实结合的手法也运用得恰到好处。诗句既实写了赤壁的险峻江景,又通过历史人物的功业,虚写历史战场的壮烈,为后文的怀古抒情作了铺垫。
四、创作背景
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黄州期间,游历了赤壁。他借古战场之景抒怀,借周瑜等历史人物的功业反衬自身怀才不遇的苦闷。而那句“人生如梦”的旷达,更是他超越个人情感,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五、后世评价与影响
苏轼的这首词被誉为“古今绝唱”,是豪放词的代表作。其壮阔的意象、抒怀的创作范式以及炼字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诗句中“穿”“拍”等动词的运用,被后世学者视为宋代词人炼字的典范。
六、原词节选欣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几句诗如同赤壁的绝响,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概和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