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简称601所,自1961年创立以来,一直站在中国航空工业的最前沿。作为新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研究所,它深深地镶嵌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长河中。
一、历史沿革与辉煌贡献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前身是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设计所,位于沈阳的“塔湾夕照”附近。这里孕育了新中国航空科研的诸多重要瞬间。尤其是首任总设计师黄志千烈士,作为歼-8飞机的奠基人,为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研究所先后研制了歼-8、歼-11、歼-15、四代机以及无人机等五大系列,超过30型的战机。其中,歼-8是中国首款高空高速歼击机,而今天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仍在不断为新一代战机如歼-35A注入创新的灵魂。
二、科研体系的与广度
研究所的专业设置涵盖了飞机设计、试验验证和技术支持三大领域,细分成54个重点专业和158个设计专业。配套的25个实验室中,全机电磁兼容性实验室是其中的佼佼者。更为亮眼的是,研究所具备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的能力。在这背后,是2000余名职工的努力,其中包括3名院士、6名博导以及70余位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总设计师王永庆不仅是多型先进战机的核心研发者,还是航空工业的首席技术专家。
三、分支机构的拓展与创新
扬州协同创新研究院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一个重要分支机构,自2013年成立以来,专注于无人机系统设计、通用航空技术研发以及军民融合项目。这一机构将先进的科技理念与方法带入到航空领域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在机载系统、航空科技服务等领域有着突出的贡献。
四、教育与人才培养并重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不仅致力于飞机的研发与设计,还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这里设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以及博士后工作站。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都在为航空领域输送新鲜血液。通过校园和社会招聘,吸引机械、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领域的精英加入,为科研团队注入新的活力。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辉煌成果超过了500项省部级科技成果,这使它被誉为“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和“航空英才的摇篮”。六十余载的风雨兼程,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始终与中国航空工业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