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概述
一、案件背景
2020年,一起涉及伪造印章与合同签署的案件震惊了商界。犯罪嫌疑人曹某、刘某利、郑某君,伪造了贵阳南明老干妈公司的印章,冒充其市场经营部经理,与腾讯公司签订了一份《联合市场推广合作协议》。这份协议约定腾讯为老干妈投放广告以获取游戏礼包码。
二、犯罪动机与手段
三人通过伪造这份合同,获取了腾讯在推广活动中配套的网游礼包码,然后将其倒卖牟利,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他们的诈骗手段狡猾,利用伪造印章和合同,成功地欺骗了腾讯公司。
三、案件的暴露与进展
腾讯因老干妈未支付广告费而向法院申请冻结其资产。老干妈公司随后发表声明,声称从未与腾讯合作,并向警方报案。警方经过调查后,确认系外部人员伪造印章作案。
四、法律定性
1. 刑事罪名: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伪造公司印章罪和合同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最高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2. 老干妈责任认定:法院最终认定老干妈公司无过错,其未参与合同签署,因此不承担违约责任。腾讯的财产冻结申请被驳回。
五、案件结果
1. 嫌疑人处理:曹某等3人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
2. 企业影响:腾讯公司因审核疏漏而承担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老干妈公司的品牌信誉并未受到实质影响。这起案件引发了对企业合同审查流程及风险防范的广泛讨论。
六、类似案件对比
2025年,济民健康副总裁何清红也伪造公司印章签署销售协议,涉及金额上亿元。这起案件与老干妈案有所不同,系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权造假,凸显了企业内部控制漏洞的差异性风险。这两起案件都提醒企业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防范类似风险。也提醒公众在签订合同时要保持警惕,避免类似诈骗行为的发生。同时这两起案件也引发了公众对于合同签署安全和企业内部管理的深入思考。这两起案件的教训也警示我们,无论企业大小,都应重视合同管理,加强内部控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而对于个人而言,也要提高法律意识,避免因为一时疏忽而陷入类似的法律风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