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聚焦与核心议题
近日,嘀嗒、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因功能设计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其核心争议在于平台推出的“附近订单”、“附近乘客”等功能,被质疑变相开展网约车业务,偏离了顺风车“以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的初衷。此类功能的上线,无形中为非法营运提供了便利,亦引发了公众对于出行安全问题的担忧。
广东多地交通监管部门对顺风车非法营运行为展开严查。明确只有非营运车辆方可进行顺风车接单,且每日接单数量设有上限。仍有部分司机因违规接单受到处罚。
监管部门多次强调平台应担负起安全责任,及时处理投诉并建立合规机制。威海市交通部门更是明确表示,若平台利用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服务,将对其进行严惩,实行“一案双罚”制度。
二、约谈要点与整改方向
面对上述诸多问题,监管部门对顺风车平台提出了明确的约谈要求和整改方向。
要求平台强化合规运营。顺风车服务必须严格遵循“真顺路、非盈利”的原则,禁止通过拼单、多平台接单等方式进行职业化运营。平台不得向无证车辆或司机派单,并需限制每日的接单次数,如非营运车辆每日接单不得超过三次。
要求平台调整相关功能和机制。涉嫌诱导非法营运的功能模块,如“附近订单”,应被下线或整改。平台需确保行程匹配基于车主真实出行需求,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妥善处理乘客投诉,承担兜底责任。
强调安全与长效监管。平台需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将整改成果标准化、流程化。配合监管部门实施精准查处,利用信息化手段识别违规行为。
三、近期典型案例剖析
近年来,各地针对顺风车非法营运问题展开了多次专项整治行动。如广东多地的整治行动,要求营运车辆禁止接顺风车订单,并对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实施系统限单。部分司机因违规被罚。威海市对7家平台进行约谈,要求其开展自查整改,重点检视出行信息发布、定价、频次等环节。南京则对聚合平台和网约车平台进行联合约谈,警示其规范经营行为,避免无序竞争。
四、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此次约谈与整改行动传递了监管部门对顺风车“去营运化”的明确态度。未来,监管部门或将进一步细化合规标准,推动平台回归共享出行的本质。多地联动执法和“精准查处”手段的应用,标志着行业监管进入常态化、精细化阶段。这不仅有助于保障乘客的安全出行,也有助于促进顺风车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