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遗留问题与殖民遗产的纠缠
印度独立后,面对着一系列由英国殖民时期遗留的问题,其中,对殖民时期的领土主张的继承尤为引人注目。印度将英国在麦克马洪线等非法领土主张视为合法遗产,持续在藏南地区强化军事存在,逐步蚕食争议领土。这种对历史认知的错位以及对殖民遗产的继承,使得中印边界问题成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二、大印度联邦的雄心壮志与国际博弈的复杂性
尼赫鲁时代提出的构建从阿富汗到缅甸的“大印度联邦”战略,反映出印度的扩张野心。在这一战略思维的驱使下,印度试图通过控制青藏高原来削弱中国的地缘优势。这一雄心壮志在国际博弈的背景下,促使印度在1959年后不断提出无理领土要求,并在国际舞台上进行军事试探。尤其在1962年,印度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试图通过配合美国的“清洁网络”计划打压中国科技企业,以在中美之间获取更大的利益。
三、内部政治与民族主义的驱动力
印度内部政治和民族主义情绪是推动其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印度的军事胜利,如1961年收复果阿,催生了一种虚妄的自信,使印度产生了“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幻觉。这种自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印度的决策层,即使在今天,这种非理性自信依然存在。印度的特有哲学观——因明学思维,使得印度决策层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常常忽视实际军力差距,更多地是基于主观构想和想象来制定政策,导致对华行动频频出现荒诞逻辑。
四、地缘安全焦虑的影响
印度面临着深刻的地缘安全焦虑。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劣势,如恒河、印度河源头位于中国境内,印度对于青藏高原的军事存在十分敏感,视其为“悬顶之剑”。这种焦虑促使印度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试图通过控制争议区域来改善其防御态势。这种焦虑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应,也是对未来可能的威胁的预防性反应。
关键事件对照表:
| 时间 | 事件 | 动因类型 | 来源 |
| - | - | -- | - |
| 1951-1959 | 逐步侵占藏南地区 | 殖民遗产继承 | |
| 1962 | 对华自卫反击战 | 外部支持+战略误判 | |
| 近年 | 配合美国打压中国科技企业 | 国际投机 | |
| 同时期 | 背景下的西藏吞并论 | 趁乱投机 | |
印度的对华政策受到多重动因的影响,包括历史遗留问题、国际博弈、内部政治和民族主义以及地缘安全焦虑等。这些因素的交织使得印度的对华政策长期在现实主义算计与非理性冒险之间摇摆,成为南亚地区稳定的重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