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夜市摊贩出现的“缺斤少两”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后,成都市监局及属地监管部门迅速响应,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面对美食博主曝光的十多家商贩的缺斤少两行为,成都市监局与锦江区市监局即刻行动,展开了详尽的调查。对于商家宣称的货物重量与实际重量严重不符的情况,监管部门迅速介入,确认已对涉事区域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明确表示将根据属地管理机制推进处理。他们的行动迅速且果断,充分展现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决心。
紧接着,为了持续跟踪并确保整改效果,监管部门在后续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到了2023年4月,记者再次对闹市区水果商贩进行复检,发现之前被抽查的摊位已经整改到位,未再出现明显的少称现象。为了进一步强化市场主体的责任感,成都市监局修订了《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对使用作弊计量器具的商户将实施“退一赔三”的处罚,并对包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成都市监局还着眼于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在彭州天府路市场,他们试点推行了“阳光计量防作弊示范项目”。该项目为商户统一更换了具备双重防作弊功能的电子秤,并接入了监管平台,进行实时在线监测。这样一来,从技术层面就有效地遏制了计量欺诈行为的发生。
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个案处理+制度完善+技术升级”,成都市监局不仅迅速应对了当前的舆情,更在规范市场计量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方面做出了长远的规划。他们的行动不仅体现了对消费者权益的关注,也展现了其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对市场环境的长期治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