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一个词汇的多重解读
在这个词汇“倾城”背后,隐藏着多重含义与历史的印记。今天,我们一同这个词汇的丰富内涵。
一提到“倾城”,或许你会首先联想到满城出动、万人空巷的盛况。如:“倾城出动,围捕凶犯”,全城的人民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一心,展现出倾城而出的壮丽景象。
“倾城”并不仅仅描述人数上的众多,更多的是对美的赞美。它形容女子美丽到足以让全城的人都为之倾倒,如名花倾城,君王带笑。在这里,“倾城”成为美丽女子的代名词,传递着女子无与伦比的魅力。
“倾城”还有一层深层的含义,它警示着女主擅权可能带来的危害。源自《诗·大雅·瞻卬》中的“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意味着智谋过人的女子可能会倾覆国家。这一含义为后人提供了女主不可擅权的警示。
不仅如此,“倾城”还用来形容花色的绝美。如明代的刘基在《绝句漫兴》中所描述的那样,芙蓉亦有倾城色,不见东风却拒霜。在这里,“倾城”赋予了花色绝美的赞美。
“倾城”也指代美女。如三国时期的阮籍在《咏怀诗》中写到,“倾城迷下蔡”,用倾城来指代美女。宋代的苏轼在《咏温泉》中也提到,“虽无倾城浴,幸免亡国污”,这里的倾城显然是指代美女。
“倾城”还可以表示全城、满城的意思。无论是晋代的孙楚、唐代的杜甫,还是现代的叶圣陶,都在他们的作品中用“倾城”来表示全城的人们。
“倾城”这个词汇有着丰富的含义,它既可以表示满城出动,也可以赞美女子的美丽,警示女主擅权的危害,形容花色的绝美,指代美女,还可以表示全城的人们。每一个含义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展现着这个词汇的深厚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