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云 >

寻找农村医疗未来:村医不一定非得姓“村”

  • 健康云
  • 2025-04-20
  • www.shiguanyingerw.cn
  • 健康新闻

农村医疗新路径:村医的未来在哪里?

近日,笔者深入重庆、湖北的农村探访,耳闻目睹的是老一辈村医们的忧虑——他们担心自己老去,而无人接替他们的岗位。这种焦虑,仿佛一道无形的阴影,笼罩在乡村的医疗卫生事业上。其实,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未来时,我们或许应该换个角度思考——村医的身份,并非一定要固守“姓村”。

当前,乡土中国正面临一个现实难题:没有人愿意成为村医。曾经的那批“赤脚医生”逐渐老去,面临退休。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的调查显示,乡村医生的平均年龄高达63岁,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却在持续增长。未来的农村医疗,不仅需要全科医疗卫生服务,更趋向于“私人订制”的精细化服务。即便让现有的老村医们“超期服役”,他们也很难应对知识结构和管理模式的新挑战。

乡村地区人口、资源的净流出,使得村医新生代也倍感压力。尽管新医改让部分村医的收入趋于稳定,甚至有所提升,但与过去相比,大多数村医的收入仍大幅下降,甚至不如外出务工的收入。大学生村医们心怀希望,但面对低收入和有限的发展空间,他们中的许多人一心想走。近十年来的数据显示,新从事乡村医生的年轻人数量明显减少。

这种困境并非我国独有。在发达国家,边远、偏僻的农村地区同样面临村医难留的问题。在我国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将新生代村医留在农村,特别是在服务配套欠缺的中西部乡村,显得尤为困难。解决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缺口,关键在于找到一种途径和机制,让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真正流向农村。

那么,如何寻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未来?答案或许在于改变思路。我们不必固守村医必须“姓村”的观念。借鉴国际上的“巡回式”方法,我们可以培育支援式、派出式的村医,确保村民能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获得性。

农村所需要的,是优质高效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而不是无奈坚守者的苦情奉献。要想获得便捷、安全、持久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必须解决当前困扰村医的收入、待遇等问题。只有让他们的职业发展有空间,生活有奔头,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

重庆荣昌的“计工分”办法为村医激励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奖励村医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村医愿意重返岗位,甚至半夜也愿意到村民家中随访。这不仅提高了村医的准入门槛,还使得拥有执业资格的村医大量增加。卫生主管部门还需加强服务质量监控,确保服务不出现空白。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用老眼光看待村医这个群体,给他们贴上“坚守”的标签。但现在,我们应该走出这样的观念误区。只有让村医回归价值轨道,顺利实现职业化转变,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解决“明天谁给老乡看病”这一难题的正解。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未来需要新的和实践。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美好、高效的乡村医疗新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每一个乡村居民都能享受到便捷、安全、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