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坑村今日之景象,让人惊叹不已,早已成为众人瞩目的生态旅游胜地。遥想昔日,福建长汀的山峦,竟被人们戏称为“火焰山”,如此奇特的命名背后,隐藏着令人心痛的真相。
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当地独特的红壤土质,一旦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火红的土地。黄金养老汉回忆道,那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山上红乎乎一片,几乎没有树木,夏天烈日炎炎,地表温度高达70多度,就连走路都感到烫脚。
长汀的水土流失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全县土地面积460多万亩,然而1985年的遥感普查显示,水土流失面积竟高达146.2万亩,占据全县土地面积的31.5%,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长汀许久,有据可考的历史已近200年。受自然灾害、人口增长和战乱频发等因素影响,上世纪40年代,长汀与陕西长安、甘肃天水并称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三大地区。而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贫困至极。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长汀人开始了一场艰难的治理之旅。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资金匮乏。当时的农民贫困潦倒,生活的重担迫使他们靠山吃山,砍伐树木换取生活资料,导致生态进一步恶化。这种“生活贫困-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成为了长汀发展的巨大障碍。黄金养老汉如今专注于风景林的种植工作。在他的精心培育下,野鸦椿、罗汉松、桂花树等树种已经��a壮成长,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林木。对于他来说,种植这些树木不仅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对未来的信心。
长汀,这片曾经被称为“火焰山”的土地,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水土流失严重,如今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据最新数据显示,长汀的水土流失率已经降为7.4%,流失区的植被覆盖率也有了显著提升,达到了75%至91%之间。
在这片复苏的土地上,曾经的“火焰山”已经换上了新的面貌,翠绿的山峦和清澈的溪流交相辉映,仿佛披上了一层新的绿装。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不仅仅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更是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有力证明。
更让人欣喜的是,这片曾经的“火焰山”已经逐渐变成了“金银山”。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长汀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长汀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们深知还有34.4万亩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继续治理。
面对未来,长汀人明白“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道理。他们将继续努力,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好。他们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家园,更是为了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土地上,黄金养老汉和他的同伴们将继续种植更多的树木,为未来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的故事,将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生态保护的行列中来,共同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