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罐逐梦:国内父母转向海外奶粉背后的信任与选择
家住胶南的刘震拥有一个仅六个月大的宝贝女儿。在这个六一儿童节前夕,他并没有急于为女儿选购节日玩具,而是奔波于青岛市内寻找奶粉,原因是他女儿一直饮用的进口奶粉暂时断供了。
刘震的选择,是众多年轻父母的共鸣。他的女儿喝的是新西兰原产的可瑞康婴儿奶粉,原本以约人民币180元的价格可以轻松购得,但现在价格已涨至200多元。刘震透露,这个选择源于他的一个在澳大利亚工作的老同学带回的推荐。“孩子快出生的时候,我就已经了解到这款奶粉在国外的价格比国内要便宜很多。”刘震告诉记者,“并且孩子喝了之后反应良好。”
随着孩子的出生,刘震开始深入了解关于婴幼儿奶粉的各种知识。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内乳品企业的整改虽然得到了积极的反馈,但作为父母,他们对孩子的饮食安全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在青岛市的大型连锁超市如佳世客和家乐福,记者发现六一前夕,婴幼儿品牌奶粉的摆放位置尤为显眼。其中绝大部分是外国知名品牌,如美赞臣、惠氏等。伊利作为国产奶粉的代表品牌显得“独树一帜”。但许多外国品牌都在其包装上强调了“原装进口”以及奶源地的重要性。然而尽管有这样的标识,许多父母仍对国内奶粉持有疑虑。正如牛全先生所说:“尽管国内奶粉都声称是进口奶源或是原装进口,但我仍然持怀疑态度。”这种疑虑不仅仅是对产品质量的担忧,还包括对国内行业标准的不放心。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乳液行业标准相对较低。
价格成为海外奶粉在国内市场取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以刘震的女儿喝的奶粉为例,通过刘震在澳大利亚的同学购买后运回青岛的成本远低于在超市的售价。这种价格差异使得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直接从国外购买奶粉。这不仅是为了价格考虑,更多的是为了寻求质量保障和信任感。刘震坦言:“尽管价格稍有上涨,但与在母婴用品店购买的价格相差不大,选择在国外购买主要是图个放心。”与此许多家长也在关注奶粉中的各种配方成分,例如DHA含量等是否真正符合他们的需求。但实际上,“最贴近母乳的配方奶粉”并非只是一个标签或者广告词那么简单。家长的选择应该基于对奶粉成分、品牌口碑和信誉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对此专家也提醒家长们要理性消费并重视国内奶企的自立自强。近年来虽然国内乳制品行业整体得到了改进和恢复但仍然面临着公众的信任挑战和市场竞争压力。因此国内乳制品企业需要用质量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并不断提升行业标准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本报记者张欣报道于大众日报的报道中透露出了家长们的担忧与选择同时也呼吁着行业的自律与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意识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