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季节的更迭,天气变化多端,让许多人容易遭遇感冒、发烧的困扰。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近期也接连接到几起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案例。这些不良反应大多源于抗生素剂量过大或静脉滴注速度过快。那么,面对感冒,我们是否应该使用抗生素呢?让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使用乱象
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微生物与医院感染监控中心主任胡必杰副教授介绍,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抗生素的费用在国内各种药物中始终名列前茅。在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50%到80%,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的30%。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我国近2000万的听力残疾者中,有近80%的致聋原因与抗生素使用不当有关。抗生素已成为目前应用最“乱”的药品。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不断遇到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因此丧命的病例。胡教授强调,感冒和,实际上是由一种或多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许多人在感冒后喜欢服用高档抗生素,这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对病毒感染并无效果。不合理地滥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导致维生素合成受阻,甚至引发两重感染。
不良反应增多
杜文民博士指出,临床中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事件日益增多。最常见的毒性反应包括肾脏、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和血液系统的毒性反应,少数还可能引起心脏毒性反应,并影响骨骼发育。最严重的莫过于过敏反应,大多由青霉素引起。更多的人服用抗生素后可能会引发皮疹,以发热、关节痛、荨麻疹为表现的血清病样反应则多见于青霉素和头孢霉素。
为了避免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杜博士强调,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一定要预防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认真询问药物过敏史,严格执行皮试常规;慎用毒性较强的抗生素,联合用药时要警惕毒性协同作用;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
那么,如何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呢?杜博士指出,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在运用中能用低级的决不用高级的。对于病毒性感染或病毒感染可能性较大的患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细菌性感染导致发热的患者,经抗生素治疗体温正常、主要症状消失后,要及时停用抗生素。
为了安全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患者在服用抗生素时,要按处方、疗程和剂量服用,不要擅自停药或联合用药。在不得不自我购药时,要咨询药师,仔细阅读说明书。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就医和停药。
专家呼吁大家,普通感冒没必要服用抗生素,一定要当心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综合征。更多关于感冒的防治知识,推荐大家阅读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毕竟,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悉心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