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奇人物】诗坛巨匠王之涣的传奇人生与不朽诗篇
在浩瀚的诗坛星空中,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诗人,他的字季凌、季真,是唐朝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尤其擅长描写边塞风光的五言诗,每一首都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令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之涣的诗意人生。
在武后垂拱四年(688年),王之涣出生于太原的一个名门望族。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常常佩戴宝剑,行走江湖。他的诗歌在当时非常有名,被乐工们谱成歌曲,广为传唱。他的生平资料并不多,仅六首诗作传世。
王之涣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没有参加考试,而是在开元十四年(726年)被调补为冀州衡水主簿。那时,他的父母已经去世,衡水李涤将女儿嫁给他为妻。由于他人的诬陷,他愤而辞官,过上了清贫但悠闲自在的生活。十年后,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他又重新出山,担任文安郡文安县县尉。他为人清白,理民公平,深受百姓爱戴。命运多舛,他最终因病离世,葬于洛阳。
王之涣的诗歌大多已散失,如今我们仅能欣赏到六首。就在这六首中,有两首传世名作——《登鹳雀楼》和《凉州词》。
《登鹳雀楼》短短二十个字,意境雄浑,气势磅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使得鹳雀楼声名远扬,成为中华名楼。而王之涣的另一首《凉州词》,更是成就了文学界的一段佳话。
开元年间,王之涣与诗坛好友王昌龄、高适相约在旗亭饮酒。时值寒冬,外面飘洒着雪花。三人边饮酒边欣赏梨园班子演唱的流行诗作。当四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出场时,王昌龄提议以姑娘们的演唱来决出谁的诗更为流行。前两个姑娘分别唱了王昌龄和高适的诗,而第三个姑娘所唱的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当这首诗意犹未尽时,王之涣以自信的语气对王昌龄和高适说:“这三个姑娘所唱的诗都是平庸之作。真正高雅的诗歌是没人敢轻易尝试的。”他指着其中最美的一个姑娘说:“如果这位姑娘唱的是我的诗,你们就应当奉我为师。”众人听后笑着等待。果然,这位姑娘所唱的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那一刻,“旗亭画壁”的故事成为了文学界的佳话流传至今。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虽写边塞将士的愁怨之情,却悲壮苍凉而不衰飒颓唐。它展现了盛唐诗人宽广的心胸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凉州词》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而王之涣的诗意人生和传世佳作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