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迷奇闻网的小编要为大家带来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关于大唐的传奇人物李世民。故事发生在公元626年,那时的李世民还只是大唐的秦王。在宫廷内的玄武门,他精心策划了一场行动,与亲信如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一同设下伏兵,成功射杀了准备入朝见李渊的太子和齐王李元吉。李渊随后也被控制,不久便让出了皇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这场政变背后的风险极高,稍有差池,就可能满盘皆输。无论是哪一方取得胜利,都会将失败的一方彻底消灭。那么,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是如何对待他的这十位亲信的呢?其中一位为何后来被李世民处死呢?
我们来看看长孙无忌。作为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大臣,长孙无忌既是皇亲国戚,又是与李世民少年时期的好友。在玄武门之变中,长孙无忌发挥了重要作用。李世民在位时,将他列为凌烟阁的功臣之首,甚至在病危时也托付他辅政。因反对武则天为后而遭到其忌恨,最终被逼自缢身亡。
接下来是尉迟恭。尉迟恭原是打铁出身,后投身刘武周旗下。他在与李世民的战斗中投降大唐,并在玄武门之变中救了李世民并射杀了李元吉。他的功绩被李世民认可,被列为凌烟阁的功臣之一。因一次失手打了王爷,被李世民训斥后变得规规矩矩。
张公谨是另一个关键人物。在玄武门之变前,他坚定地支持李世民并鼓励其行动。在政变中,他保护了李世民并成功阻止了两千精锐为李建成报仇的行动。他的功勋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刘师立原是部将,投降李世民后被提拔为心腹侍卫。他在玄武门之变后也曾被人诬告谋反,但查无实证。他长期担任长安及皇城的警戒任务,并多次出征立有战功。
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也都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有的是李渊的老部下,有的是南征北战的老将,都在政变后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
在这些功臣中,侯君集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他不仅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谋划和行动,而且位列凌烟阁功臣之一。但他的缺点也很突出:贪婪无度。曾因私占战利品入狱,也曾因嫉妒他人的功劳而煽动谋反。在太子和魏王争夺储君之位时,侯君集站错了队伍并试图鼓动太子谋反,最终事情败露被捕并定罪。虽然李世民曾非常伤心并考虑为其留下香火,但最终侯君集成为“玄武门”功臣中命运最为悲惨的一个。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对他的亲信们给予了高度的信任和奖赏。侯君集因个人行为和立场问题最终招致了悲惨的命运。这个故事展示了权力斗争中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也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