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环境污染,如何守护我们的健康
近日,北京接连的沙尘暴和新兴的PM2.5让民众颇为担忧。呼吸科专家指出,尽管我们无法避免这些环境污染,但只要我们自己把握好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我们依然可以在未来的不良环境中健康生存。
环境污染,尤其是沙尘暴和雾霾,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对此,解放军301医院呼吸病研究所的所长刘又宁和呼吸科的副主任医师磨国鑫,对如何在当前环境中保护我们的呼吸系统给出了专业解读。
刘又宁表示,沙尘暴是暂时的现象,随着植树造林的持续推进,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已经大大减弱。虽然沙尘暴看似严重,但实际上它的危害并不是很大。随着自然修复和人类的努力,沙尘暴将会越来越少。而雾霾则是人类制造的问题,其中的PM2.5微粒直径正好能进入肺的末梢,甚至被血液循环吸收,深入肺的间质,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对于雾霾的治理,刘又宁强调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不是一个人或一方能够单独解决的问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预防。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度过,如果雾霾严重,应减少室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选择专业的口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PM2.5吸入肺部。
磨国鑫则从个人体质的角度给出了建议。他希望大家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多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活动来增加心肺功能。有氧运动的要求是心律要达到自己最大心律的75%到80%,持续时间在15到20分钟以上。只有达到这样的标准,才能有效增强体质。
磨国鑫还强调,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他特别建议55岁至60岁的人群至少每年到一年半做一次体检,以便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定期的评价。这能有效保证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面对环境污染,我们不仅要关注外界环境的变化,更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通过增强自身的体质和健康管理,我们依然可以在不良环境中保持健康。而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是环保的参与者,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