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云 >

观察评论:不必过度解读“拒红包协议”

  • 健康云
  • 2025-04-18
  • www.shiguanyingerw.cn
  • 健康新闻

今年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一份重要通知,要求医疗机构与患者在今年五月一日开始签署《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这一通知的出台,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这份“拒红包协议”明确指出,医院方面承诺不收、不送红包和贵重礼品。而针对这一规定,二级以上的医院必须严格执行与患者的签署。这项决策背后,反映出了对于医生与患者之间诚信关系的关切。

在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要求医生签署拒绝红包的协议是对医生的侮辱,也是对于医学的不尊重。北京的一些医院在试行这一协议时,约有半数医生并未积极响应。一些医生认为这种方式过于直接,缺乏对医生的尊重。在他们看来,提升医生的正当收入、改善工作环境以及深化医疗改革才是解决“红包”问题的根本途径。这项规定从出台到试行所引发的争议,确实值得人们深思。

我们必须明白,医生收受红包、患者赠送红包是一种不良风气。当红包数额达到一定标准时,便构成了商业贿赂,严重者还将面临法律的制裁。而这份“拒红包协议”则是一种软性的约定,其主要目的并非通过强制力去禁止红包的往来,而是以一种严肃、规范的方式,呼吁医患双方作出不收、不送红包的承诺,并在后续的相处中互相监督。

尽管法律法规对于遏制红包已有明确规定,但这份协议本身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也没有明确的问责惩处条款。它更像是一种宣示,是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一种仪式。它的作用并非通过法律的惩戒来实现,而是通过强化医患双方的自律意识来发挥作用。

对于这份“拒红包协议”,一些人批评其缺乏实际效果,认为仅凭这样一份没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并不能真正约束医患双方的行为。这种批评源于对其目的和作用的误解。虽然这份协议不能完全解决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但它作为一种道德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医患双方的诚信意识,推动形成更为和谐的关系。

至于有人认为签署“拒红包协议”是对医生的侮辱,这种看法或许过于敏感。在当前医生收“红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患者对医生信任度不高的背景下,要求医生以书面形式作出不收“红包”的承诺,其实是在呼吁他们恪守医德、严格自律。而且,这一协议并非只针对医生,患者也同样需要受其约束。

理性看待“拒红包协议”的有限责任,我们就能更客观地评价其意义。虽然这份协议不能完全根治红包问题,但如果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强化医患双方的道德自律,增强互信互谅,其积极意义就不容忽视。我们也需要明白,遏制医疗行业的商业贿赂,需要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医改措施、整治医疗领域不正之风等多方面入手。

医患双方签署“拒红包协议”,即便不能完全解决红包问题,但其积极意义仍然值得肯定。这份协议是向着更加诚信、和谐的医患关系迈出的一步,值得我们共同推动和见证。(来源人民网)推荐阅读。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