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感冒的侵袭,但很多人在感冒时采取的治疗措施并不正确,甚至可能适得其反,火上浇油。小小的感冒,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带来烦。实际上,预防感冒才是关键,防患于未然才是最好的医生。
感冒作为一种常见病,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也确实令人烦恼——短则一周,长则一月,伴随头痛、流涕、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些人甚至频繁感冒,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这是为什么呢?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感冒病人都属于“火热型”。按照中医理论,这与过食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及生活方式如饮酒、熬夜、情绪紧张等有关,俗称“上火”。体内有火就容易招致风寒邪气的侵袭,引发感冒,形成“寒包火”证,这是目前最常见的感冒类型。
有些患者反复感冒,常常怀疑自己体质虚弱,到医院咨询并自行服用补品如西洋参、灵芝等。实际上,在反复感冒的人中,真正的体质虚弱者并不占多数。大部分病人是因为体内有“火”,可能是由于之前感冒治疗不彻底或者感冒后没有好好调养,导致体内余热未净或火热复生。
很多人感冒刚痊愈就迫不及待恢复正常饮食,吃大鱼大肉、辛辣食品,还饮酒、熬夜,这往往会引起火热复生。中医理论认为,在发热性疾病后期,如果身体尚未恢复正常就大吃大喝,很容易使病情反复。无论是余热未净还是火热复生,只要体内有火,人体就非常容易再次遭受邪气的侵袭而感冒。
对于那些频繁感冒的人,往往存在一种坏毛病:感冒后胡乱用药。许多人认为感冒谁都能治,自己随便到药店买点药吃就行了。其中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最为常见。实际上,感冒初期以病毒感染为主,此时吃抗生素大多有害无益。乱用中成药的现象也很普遍。市面上的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以清热解居多,对风热感冒效果最好。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感冒治疗用药完全不同。如果误服了清火的药,反而会加重病情,“寒包火”感冒的治疗更加复杂,难以自疗。如果盲目进补,还可能使体内火热更盛,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有些人每到春天就会出现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等症状,这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的表现,而非感冒。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该排除过敏性鼻炎的可能性,避免误当作感冒治疗。
感冒虽然看似是小病,但其危害却不小。特别是老人、儿童和体质虚弱的人,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如肺炎、肾炎、心肌炎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脏病患者还可能诱发加重原有疾病。得了感冒最好去医院看病,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