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顺德区人民法院向顺德龙江镇的黎女士送达了一审判决书。这起备受关注的“发帖造谣‘人狗情未了’”案件终于有了正式的法律裁决,对制造并散布谣言的网友进行了严厉惩处。
此案件涉及三位网友。其中一位因泄露黎女士的核心个人信息,包括其经营的店铺及车牌号码,被顺德区人民法院判决赔付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而另一对夫妇,虽然只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跟楼回帖,但因其行为造成了对黎女士名誉的损害,被判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三位被告均被要求公开登报向黎女士赔礼道歉。
今年7月,一则关于黎女士的谣言在顺德人BBS上疯狂传播,引发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和“人肉搜索”。其中,被告一最先公开了黎女士的车牌号与店铺信息,将网络上的推测和议论引导到黎女士身上。这一行为使得不实信息迅速扩散,几乎整个网络社区近千人都知道了这一传闻。
传言不仅在网络上传播,还影响了黎女士的日常生活。她在菜市场购物时,被熟悉的菜贩告知了这些流言蜚语。随后,她发现自己被周围的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甚至与她做生意的客户也知道了这些谣言。深受困扰的黎女士决定报警,警方随后展开调查,并找出了在网络上故意造谣的几位网友。
除了上述三位网友的一审判决外,“人狗情”系列案件共有6宗,涉及近10位网友。其余四个案件均通过调解结案,法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涉及多位网友的个人隐私,相关细节不便公开。
对于这一判决,黎女士表示满意和公正。虽然她对所有涉案网友的索赔标准都是5万元,但最终被告二只被判赔5000元,黎女士告诉记者:“索赔并非我的主要目的。我只希望恢复自己的名誉,让他们公开道歉。法院支持了我的要求,所以我非常满意。”
对于被告一被要求赔款5万元的情况,对方以“不方便发表意见”为由,没有接受采访。记者尝试联系其余被告,对方均以“不方便透露敏感内容”为由拒绝采访。
本案判决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拿到了判决书,并邀请相关法律专家进行解读。因为此案涉及多种网络行为,包括时下社区论坛、微博上广泛存在的“复制粘贴,跟帖回帖”等内容的界定,专家普遍认为此案对“网络行为的规范性”具有导向作用。在判决书送达后,法律专家特别解读了其中的三个看点,包括如何界定“个人信息”等。
法律专家认为,“个人信息”并不仅仅局限于身份证、银行账号等核心信息。在“人狗情”案件中,网友泄露的店铺及车牌号码虽然未明确提及黎女士的真实姓名和详细地址,但结合网络讨论对象的信息资料,极易将网络讨论的对象与黎女士本人联系起来。这导致黎女士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专家苏用和表示,从此次判决可以得出结论,只要能够有效指认真实个人身份并造成名誉损害的信息,都属于“个人信息”或称为“个人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