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云 >

中资收购德国芯片公司(德国十大工业公司)

  • 健康云
  • 2025-04-18
  • www.shiguanyingerw.cn
  • 健康新闻

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面临解体危机:核心业务电梯部门能否被接手?

近日,德国工业巨头蒂森克虏伯陷入严重的经营困境,计划出售或上市其电梯业务部门以填补资产负债表中的空白。这家曾与世界知名工业巨头西门子、戴姆勒齐名的企业,如今却面临财务困境。据外媒报道,蒂森克虏伯正面临巨大的运营危机,销售额增长缓慢,利润大幅下降,债务高企。

回溯历史,蒂森克虏伯由蒂森和克虏伯两家欧洲老牌工业公司合并而成,拥有遍布全球的600多家子公司。近年来,这家工业巨头却陷入了困境。自上世纪末以来,蒂森克虏伯在投资决策上连连失误,尤其是在美洲的钢铁业务投资中损失惨重。2008年全球经济大萧条和建筑业的大幅衰减使得其投资的美洲钢铁业务陷入困境,最终只能以低价出售资产来减少损失。此后的一系列操作,意味着该公司在美洲的钢铁业务投资宣告失败,总损失超过80亿欧元。

与此随着中国钢铁生产商的崛起和大量物美价廉的钢材产品出口到欧洲和美国市场,全球其他钢铁业务厂商的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蒂森克虏伯等传统钢铁巨头面临严重的市场冲击。为了应对困境,蒂森克虏伯近年来不断尝试重组和改革,但其财务状况依然严峻。其首席执行官的职位也频繁更迭,试图找到解决困境的良方。

如今,蒂森克虏伯已经濒临解体危机。为了挽救颓势,该公司计划将集团公司拆分为两家公司,并出售电梯等核心业务部门。这一举措是否能够成功挽救蒂森克虏普尚待观察。

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中资是否有能力接手蒂森克虏伯的核心业务电梯部门呢?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毕竟,中国电梯市场潜力巨大,中资企业在这方面拥有强大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接手蒂森克虏伯的电梯业务并非易事,需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和挑战。

蒂森克虏伯的电梯技术公司,作为全球第四大电梯制造巨头,去年的销售额达到了惊人的75.54亿欧元。其电梯业务部门,雇佣了53000名员工,可谓集团内的“明珠”。这颗明珠在塔塔钢铁合并计划失败的背景下,也面临着被拆分上市或出售的命运。

数月来,蒂森克虏伯一直在犹豫如何处置这颗“明珠”。一方面,集团内部对于是否出售更赚钱资产的多数股权存在分歧。管理层和劳工领袖更倾向于出售少数股权以筹集资金填补净债务和养老金债务。另一方面,德国金属产业工会表示,没有公平的协议和员工明确的承诺,他们不会批准出售行为。

随着消息的传出,各方资本都在跃跃欲试。除了制造业领域的潜在买家,大型财团如奥的斯、通力、日立、黑石集团、凯雷集团以及高瓴资本等都可能成为竞购者。特别是芬兰电梯制造商通力,已经积极评估其竞购机会,并聘请了德国Hengeler Mueller律师事务所作为顾问。

与此具有中方背景的身影也出现在竞购者名单中。高瓴资本作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更大的投资基金之一,已经加入了对蒂森克虏伯电梯部门的竞购。考虑到欧盟内部企业的通力可能具有更大的胜算概率,高瓴资本似乎对与通力合作持开放态度,并愿意在中国市场为其拓展业务提供帮助。

德国对中资的收购持谨慎态度。据德国经济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对外国收购的审查案例数量中,中国排名前列。尽管德国经济部声称并没有使用否决权,但中资收购德国企业的数量在近年来有所减少。这为中资接手蒂森克虏伯电梯核心业务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在这个背景下,各方都在密切关注这场收购战的发展。谁会成为蒂森克虏伯电梯核心业务的竞购者?竞购结果将如何影响全球电梯市场的格局?让我们拭目以待。中方资本的参与也将为这场收购战增添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德国,面对中资收购德国企业的议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应对策略,如银行控股、提前释放风声等策略。去年8月,德国总理默克尔领导的内阁亲自参与,成功阻止了来自中国烟台的台海集团对莱菲尔德金属旋压机制造公司的收购。莱菲尔德拥有约200名员工,专门从事航天和核工业所需的高强度材料生产。据德新社报道,德国经济部长在调查此交易后认为,该交易可能“危及德国的公共秩序与安全”。

同时期的另一事件,一家德国国有银行代表出面,代替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收购了50Hertz Transmission GmbH公司的20%股份。作为德国四大输电运营商之一的50Hertz,在德国东部和北部运营着长达一万公里的电网,为1800万居民提供电力。德国前经济副部长马赫尼曾明确表示,必须谨慎审查外国资本背后的战略性并购意图,并在必要时予以阻止。

此情此景让人联想到日本东芝公司的芯片业务之争。东芝选择将业务交给由贝恩资本牵头的日美韩联盟,而非出价更高的鸿海集团。电梯业务与芯片一样,都是中国急需的高端工业项目。蒂森克虏伯电梯的核心业务竞购吸引了中国的企业参与,但近年来德国对于中方资本收购德企的审查日益严格,中国企业能否成功参与竞购,尚待观察。

关于德国十大工业公司的新闻不断,关于中资的消息也备受关注。在这个背景下,德国对中资的收购态度愈发谨慎。这不仅反映了德国对于自身工业战略的重视,也体现了国际间对于企业控制权、技术安全的关注。未来的中德经济互动将更为复杂多变,值得各方密切关注和期待。

为观察者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