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主持人赵晋曝光了关于“老酸奶加工业明胶”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此,专家纷纷发表意见,指出老酸奶添加工业明胶的可能性并不大。酸奶果冻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明确表示,他们的产品中绝不可能添加工业明胶。
经过记者的深入采访,我们发现所谓的“老酸奶”,其做法并不古老,营养方面与普通酸奶也没有显著差异。所谓的“高营养”、“高身价”,更多的是厂家在广告宣传上的投入,与背后的高利润有关。
关于“老酸奶添加工业明胶”的传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教授罗永康指出,为了预防老酸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乳清析出,厂家一般会加入食用明胶或果胶。这种明胶是蛋白质的一部分,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无需担心。
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也指出,任何食品添加剂,只要合法并规范使用,都不会有问题。公众和媒体应该关注的是这些添加剂的使用是否合法,而不是因为陌生而产生恐慌。
对于老酸奶是否真的是“古法发酵”,罗永康表示,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酸奶与十几年前制作方法没有太大区别。而所谓的“老酸奶”,更多的是一种营销手段,其高昂的价格可能更多地源于厂家在广告宣传上的投入。
在上海市中心的一家大型超市,记者发现老酸奶的价格远高于普通酸奶。但其营养价值与普通酸奶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别。专家指出,老酸奶的高价格可能更多地与其宣传投入有关,为吸引消费者,厂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宣传。
专家普遍认为,正规企业的合格产品不存在使用工业明胶替代食用明胶的情况。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必要因噎废食。我们应该关注的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否合法,而不是因为一些不实传闻而产生恐慌。我们也要理性看待所谓的“老酸奶”,不要被其营销手段所迷惑,做出明智的消费选择。从企业角度看,老酸奶之所以受到如此热烈的追捧,其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利润空间。在发酵工艺的复杂流程中,我们无法确切地判断老酸奶的制作成本是否有所增加,但在市场上,某些品牌的定价确实更高,这其中宣传投入的费用占据了一部分原因。正如某知名乳制品企业的客服人员所言。
复旦大学的顾晓鸣教授对此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老酸奶厂商通过广告的方式刺激消费者的欲望,使消费者购买的不再仅仅是一种食品,而是购买食品背后的那种令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这种通过夸大产品某一优点来扭曲消费者认知的做法,无疑构成了广告的一种“心理战术”。
顾教授进一步强调,应当加强对广告的监管力度,防止那些深层次的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他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应警惕过高的宣传成本最终转嫁到自己头上,购买产品时应当理性看待广告宣传,真正关注产品的实质价值。
至于“破皮鞋制作明胶加入果冻和老酸奶”的争议,这一话题无疑将继续引发关注。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尽量避免购买过度加工的食品,因为它们可能在不经意间隐藏了某些不为人知的风险。购买食品时,我们应更加注重天然、健康的理念,选择那些真正让我们放心的产品。在享受美食的更要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