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云 >

青海省祁连山非法开采

  • 健康云
  • 2025-04-17
  • www.shiguanyingerw.cn
  • 健康新闻

【警示篇章:青海非法采煤事件】

随着时光的流转,一段深藏在祁连山南麓的非法采煤历史逐渐浮出水面。从2006年开始,青海省兴青工贸工程集团以生态修复为名,实则进行露天非法采煤,持续长达十四年的恶行,累计采煤超过两千六百万吨,非法获利竟逾百亿元。这起事件不仅暴露出企业贪婪无度的一面,更凸显了监管的漏洞和责任的缺失。

一、事件背景与时间线

兴青公司的非法行为并非一时之举。自2006年起,在祁连山南麓木里煤田聚乎更煤矿,该公司便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非法开采。直到2020年8月,《经济参考报》曝光此事后,青海省迅速成立专项调查组,初步确认了涉事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对相关责任人采取了强制措施。

二、涉事企业与责任主体

兴青公司无疑是此次事件的主要涉事企业。其负责人马少伟被称为青海“隐形首富”,长期通过掩盖、造假等方式逃避监管。甚至在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仍继续其非法开采行为。青海省原副省长文国栋与马少伟之间存在利益输送,收受贿赂上千万元,为非法开采提供了庇护。

三、官员问责与处理

在曝光后,青海省对部分官员进行了严肃处理。时任海西州常务副州长梁彦国、木里煤田管理局局长李永平等人被免职并立案审查。文国栋因滥用职权、受贿被查处,其行为导致非法开采问题长期未得到根治。

四、生态破坏与影响

非法开采行为对高寒草原湿地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巨大的矿坑、水坑以及裸露的山体随处可见,这不仅威胁到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地,更对青海湖生态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整治这些破坏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部分区域因长期开采已难以恢复原貌。

五、赔偿与修复进展

为了修复生态损害,青海省已启动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整治行动。截至2025年2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资金已达24.7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约70%。青海省还推动产业转型,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六、暴露问题与警示

这起事件暴露出地方监管部门长期失职的问题。尽管中央环保督察多次强调环保的重要性,但仍有一些地方和企业置若罔闻,继续非法开采。这一事件也促使青海省强化了生态保护问责机制,明确了“一查到底”的原则,以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警示。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