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卫计委通报了一项令人关注的消息,北京市的脑卒中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超过76%的脑卒中发作占全市居民死因疾病的比例高达21.5%。这一数据表明,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北京市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呈现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的特点。那么,面对这样的疾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呢?
据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中风的重要原因。为了规范医院的脑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和诊断标准,北京市制定了一项名为《脑动脉粥样硬化筛查与诊断规范》的规范。该规范提出了早期脑动脉粥样硬化检查是预防脑中风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脑中风的发病,降低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
值得注意的是,大约60%的脑卒中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引起的。颈动脉分叉处的硬化、狭窄及斑块脱落等可能导致栓塞或颈内动脉继发血栓,进而引发脑梗塞。那些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人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为了发现患者脑卒中前期的病变并及时治疗,我们通常采用颈动脉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等技术进行判断。其中,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检查项目,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则是金标准。
如果通过超声波和血管造影确定颈动脉的狭窄超过50%,或者存在内膜斑块和溃疡,那么内科药物治疗的效果就会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外科手术治疗会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虽然手术预防“中风”疗效显著,但创伤大、风险高。相比之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全新的微创方法,其效果和手术预防相当。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疗效好、创伤小、成功率超过95%。它不需要开颅和暴露脑组织,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大约术后1天即可出院。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在颈动脉狭窄处放置血管支架,使血管成型,同时联合使用脑保护装置,以降低血栓脱落和脑栓塞的并发症。
对于脑卒中的治疗,预防才是重中之重,我们需要构建“三道防线”。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来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的出现。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的中老年人,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特别是在秋冬季节更要加强预防工作。如果出现一过性头晕、头痛、口角歪斜、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主动检查,积极治疗,避免发生脑梗塞。一旦出现一过性黑蒙或曾有脑卒中发作以及视网膜病变,应尽早住院进行系统检查和治疗,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
了解这些知识后,让我们一起做好脑卒中的预防工作,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推荐阅读相关文章,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