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云 >

想不浪费公民捐献器官 技术过关很重要

  • 健康云
  • 2025-04-16
  • www.shiguanyingerw.cn
  • 健康新闻

我国自今年伊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作为器官移植的供体来源,器官移植的供体变得尤为珍贵。如何确保每一份供体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避免浪费,成为了当前医学领域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植树中华”肝肾移植示范中心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器官移植科正式挂牌,引起了广泛关注。

活动当天,中山一院副院长、器官移植学科首席专家何晓顺教授指出,公民捐献的器官对移植团队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医生在应对公民捐献器官移植方面的经验相对有限,技能水平亟待提高。

随着每年大约30万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我国器官移植的需求与日俱增。仅有169家医院具备一项或多项移植资质,且能做器官移植手术的医生数量也仅在数百人左右,导致每年只能完成约1万例的移植手术。这一现状,随着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医疗的唯一来源,标志着我国器官移植已步入与世界接轨的时代。

新法规的出台推动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快速增加。从1月1日新法规公布到3月4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国公民器官捐献数量已达381例,共捐献器官1200个。其中,心脏死亡捐献的器官因其缺血时间、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等复杂因素,增加了成功移植的难度。这也对移植团队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的160余家移植中心在DCD(心脏死亡捐献)方面的发展极不均衡。医生在这一领域的经验有限,技能提升迫在眉睫。何晓顺教授强调,器官移植的成功并不仅仅是手术本身,还需要确保免疫耐受排斥、感染防控、新器官适应等多道关卡。只有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医务人员都训练有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遗体的价值。

除此之外,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器官移植还需要一个由专业团队分工合作完成。这个团队包括捐献者的主管医生、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人体器官获取组织成员、医院器官移植委员会成员以及移植手术、等众多专业人员。他们需依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都严谨、细致。

“植树中华”移植示范中心项目致力于支持全国11家移植示范中心的建立,通过创建教学基地和标准化手术流程,帮助全国4050家移植中心推广标准化手术流程。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器官移植领域的整体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移植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手术本身,还要看患者未来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随着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如环孢素、新型免疫抑制剂等,移植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无疑为那些正在等待移植的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