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酸奶与果冻的制作背后的骇人内幕在赵普的微博曝光后,迅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媒体人周筱赟对此也进行了揭示,让人们了解到了食品背后的真相。
食用明胶,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中,如冰激凌、酸奶等。由于生产合格食用明胶的成本较高,很多厂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更多利润,选择了使用工业明胶来代替。这些工业明胶,竟然是由皮革厂的废料制作而成。这些废料包括蓝矾皮的皮革屑、边角料、烂皮革等。
中国明胶协会的理事长王敬忠为我们算了一笔账,正规食用明胶的原材料成本高达2000元至3000元,而皮革下脚料的成本仅需要100元至200元。巨大的利润差异使得一些企业铤而走险,使用废皮革制作明胶。这些制成的明胶透明无味,消费者根本无法区分正规食用明胶和废皮革制成的明胶。
酸奶厂家为何要在酸奶中添加明胶呢?除了保持口感和外观,没有其他更多的原因。记者调查发现,不仅仅是老酸奶,许多其他类型的酸奶也都含有明胶、琼脂等食品增稠剂。奶业专家王丁棉明确指出,工业明胶绝对不能用在食品中,因为它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武汉质监部门也证实,鞣制皮革废料加工而成的明胶含有害物质,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食用明胶却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中。尽管如此,人们仍然担忧,因为有些潜在成分无法检测,可能会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必须严格监管,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卫生。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提高警惕,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保护自己的健康权益。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力度,让不合格的食品无处藏身,让广大消费者能够吃得放心、安心。在《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中,对食用明胶的原料有着明确的规定。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来源于屠宰场、肉联厂、罐头厂及菜场的新鲜牛、猪、羊等牲畜的皮和骨;二是来自皮革厂尚未经过鞣制处理的毛边皮、二层皮等生皮;三是经过骨粒加工厂精心加工的清洁骨粒以及自然风干的骨料。
食品添加剂明胶是从动物的骨和皮中,通过一系列精密工艺处理,降解其所含胶原后得到的蛋白质产品。在食品工业中,它被广泛应用,担任着胶冻剂、乳化剂、增稠剂、澄清剂、搅打剂及粘接剂等角色。
药用和食用的明胶数量稀缺,很多时候,工业明胶被用来取而代之。市质监局的工作人员透露,制成的明胶透明无味,消费者很难区分正规食用明胶与用废皮革制作的明胶。食品检测有其特殊性,有些潜在成分根本无法检测出来。虽然质检部门会检测食品本身添加剂的使用是否符合标准含量和使用范围,但对添加剂的生产原料和过程却难以把控。从源头控制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利益驱动的社会,商人们往往会忽视道德底线,选择更为廉价的工业明胶而非食用明胶。微微健康网认为,工业明胶与食用明胶相比,价格差异巨大,为何还要选择使用昂贵的食用明胶呢?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期待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引导企业重视食品安全,守护人们的健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