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寒风凛冽扫过大地,许多人倾向于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享受烫羊肉、热汤的温暖。专家警告,过热的食物可能对你的口腔健康构成威胁。
口腔溃疡,这个俗称“口疮”的小病痛,在冬季因食用过热食物而频发。想象一下,你的口腔黏膜上出现了米粒至黄豆大小的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这些溃疡周围充血,中心凹陷,疼痛难当。专家指出,这种痛苦的体验正是因为食物温度过高所导致的。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周炜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经常与同事共享火锅、烫羊肉,口腔中频频出现水泡,严重时甚至无法进食。像周先生这样的患者并不在少数,据统计,较之前增加了约两成。
新桥医院口腔科副主任裘松波副教授表示,冬季因饮食过热导致的口腔溃疡病例呈现高发态势。食物温度超过人体口腔和食道的正常温度范围(36.5℃―37.2℃),不仅会伤害口腔,造成起泡、溃烂等口腔疾病,还可能对食管粘膜造成损害,长期下来可能引发慢性炎症,甚至形成恶性病变,最终可能演变为食道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风险呢?裘松波副教授建议,日常饮食中,食物温度应控制在10℃―40℃左右。刚煮好的食物最好先放置一会儿,待温度适宜再进食。同样,饮水时也应避免饮用过于烫热的水,以不超过40°的温水为宜。
预防胜于治疗。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戒除烟酒,保证充足睡眠。适当的体育锻炼,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厚味的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畅,都有助于减少口腔溃疡的发生。特别是在经期前后,妇女更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调整饮食,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多喝水。
虽然冬季里热气腾腾的食物给我们带来暂时的温暖和满足,但长远来看,我们还是要关注食物温度对口腔健康的影响。让我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护我们的口腔和食道,远离口腔溃疡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