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鱼生美味,警惕肝吸虫风险
在两广地区,鱼生以其鲜嫩口感深受人们喜爱。最近专家发出警告,食用鱼生的人群更容易感染肝吸虫病。为此,微微健康网采访了肝病专家,了解他们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感染肝吸虫在两广地区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据流行病学调查,番禺和南沙两个区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感染肝吸虫病。广东省有63个县市流行此病,感染率已达5.36%,预计感染总人数超过500万。
肝吸虫病主要通过生食或吃未熟透的淡水鱼虾等水产食品感染。而鱼生,尤其是取用淡水鱼的脊背部分,正是肝吸虫聚集之地,常吃鱼生的人群感染率更高,达到30%-40%。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刘建平教授指出,常吃浅水区域的鱼生的人群,肝吸虫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吃深水鱼生的人群。这是因为钉螺是肝吸虫生活史中的中间宿主,而钉螺主要分布于浅水区域,如江、洲、湖滩地区以及山丘内陆型地区的水系。
为预防肝吸虫病,刘建平教授提出了以下几条预防措施:
1. 食物不熟不吃,确保鱼虾充分煮熟。
2. 选择食用深水、无污染的鱼虾。
3. 在卫生、正规的餐馆进餐,如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厅。
4. 生食和熟食的盛装器具一定要分开,确保饮食卫生。
5. 不要用生的鱼虾喂狗、猫。
6. 群防群治,及时查治病人、病畜,控制传染源。
专家强调,曾经吃过鱼生的人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抽血查到肝吸虫抗体阳性,B超提示肝内胆管壁回声增粗等,应留大便反复寻找肝吸虫卵,这是确诊肝吸虫病的“金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喝高度酒并不能杀灭寄生虫。刘建平教授表示,即使是70度的酒,也要24小时才能杀死肝吸虫。平时饮用的酒远远低于这个浓度,而且酒精在胃中被食物与胃液稀释,无法杀死藏在鱼肉里的肝吸虫囊蚴。建议大家听从肝病专家的意见,尽量减少或避免食用鱼生,以降低患肝吸虫病的风险。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