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四月,我们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国际护胃日。在这个日子里,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胃健康,更要打响一场关乎健康的保“胃”战。近年来,由于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人们的饮食和作息逐渐失去规律,导致胃病频发。为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养胃护胃的重要性,并避免陷入护胃误区。
在专家解读的这场护胃大战中,我们了解到六大误区。关于胃痛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胃痛是小事,忍一忍就过去了,或者自行到药店买些胃药应付。专家提醒我们,如果胃痛经常发作,绝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50岁以上的患者,一旦出现胃痛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药店推荐用药可能暂时缓解胃痛,但并不能根治,长期使用可能会掩盖症状,导致病情反复发作。专家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接下来是“三分治七分养”的误区。有人认为既然养重于治,就只注重养而不治。对此,专家表示,“胃病是慢性病,需要治疗和养护相结合。有些胃病患者可以注重‘养’,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但对于溃疡、弥漫性炎症、萎缩、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则需要先‘治’后‘养’。只注重治或养一个方面都是极端的观念。”
还有关于喝酒前喝乳制品保护胃黏膜的误区。很多人认为喝牛奶或酸奶可以保护胃黏膜不受酒精侵害。专家解释,虽然吃东西比空腹喝酒对胃的损伤小得多,乳制品可以在胃内涂上保护层,减少酒精对胃的直接刺激。但这种说法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乳制品的作用并不是完全保护胃黏膜不受损害。我们不能过度依赖乳制品的作用,仍然需要避免过量饮酒和空腹饮酒。
在这场护胃大战中,我们需要明确养胃护胃的正确方法。除了避免误区外,我们还应该注重饮食规律、作息规律、保持心情愉悦等方面的养生方法。专家也提醒我们不要随意使用解酒药物来避免酒精对胃的损害。建议大众适量饮用低度酒,如红酒、娘酒等,避免空腹饮酒和过量饮酒。让我们共同关注胃健康,打响保“胃”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