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俗话说得好,“一白遮百丑”,皮肤白皙在美的标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追寻这份美丽,许多女性纷纷选择去打美白针。美白针的背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风险。
在男人追求“高富帅”,女人追求“白富美”的时代里,“白”无疑成为了美的首要标准。按照中国人长久的审美取向,“一白遮百丑”的观念深入人心。而美白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依然在各大美容院盛行,价格不菲。
医生提醒爱美的女士们,美白针虽能带来短暂的美白效果,但其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实际上,美白针的效果可以说是药物的“副作用”。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整形美容外科医生陈元良介绍,美白针里的成分大都是抗氧化成分,包括谷胱甘肽、氨甲环酸和维他命C等。这些成分在医院主要用于肝脏的保护,但使用后可能会产生皮肤变白的“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医学界并没有针对美白针进行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观察其是否对大多数人真正有美白效果。但从临床观察来看,对于面色晦暗、暗淡无光的人群,美白针的效果较为显著。注射一个到两个疗程后,便会明显感觉面色改善,皮肤焕发光泽。美白针并非人人适用。
据报道,有女士因注射美白针而出现肌酐上升,意味着肾脏可能受损。氨甲环酸注射剂的使用说明中标注了血栓形成倾向者(如急性心肌梗死)、血友病患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台湾地区的实践也提醒我们,对于美白针的使用有一些注意事项,包括特定疾病患者应避免使用,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陈元良医生提醒广大爱美女性,打美白针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判断自己是否属于禁忌人群。不要因为追求短暂的美白效果而冒险尝试,以免出现美容不成反毁容的悲剧。
微微健康网提醒我们,女性打美白针虽然有效,但其实是药物“副作用”的结果。在追求美丽的我们也要关注风险,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