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捐精成为全国性的新闻热点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网络上更是涌现出自助捐精的热潮。关于所谓的“捐精证”,国家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长进行了辟谣,明确表示从未颁发过此类证书,同时指出我国大部分男性的生育能力是健康的。
在第十届广州性文化节上,专家们就捐精相关热点进行了回应。国家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科研所男性研究室主任、人类精子库管理学组组长陈振文表示,捐精行为并非简单的事务,涉及到社会道德和健康风险。他严厉批评了自助捐精行为,指出其背后隐藏着不健康的动机,可能引发性病、传染病和新生儿缺陷等问题。
关于网上热议的“捐精证”,陈振文明确表示这是不存在的。捐精过程对捐献者进行严格的体检和筛查,包括体格、血液、遗传病和精液等方面的检查,合格者才可以捐精。整个过程是匿名的,不会公开捐献者的个人信息和检验结果。“捐精证”、“合格证明”等说法都是不存在的。
针对社会上关于中国男子精液质量下降的担忧,陈振文认为虽然确实存在下降趋势,但不能过分恐慌。他强调,人群之间存在差异,不能简单地将个别情况推广到整体。实际上,根据广东省内的调查数据,大部分男性的生育能力是正常的。
对于担心捐精可能导致近亲结婚的问题,陈振文表示,国内供精授精都有严格的规定,一份精液只供给有限的不孕妇女使用,因此出现同父近亲结婚的几率非常小。
对于单身女性和女同性恋者是否可以通过捐精受孕的问题,陈振文表示,虽然某些地方曾通过相关条例,但国家认为这相当于剥夺了孩子拥有父亲的权利,违背了社会。全国人大否决了这一地方法规。
“捐精证”纯属谣言,大部分男性的生育能力是健康的。公众应该保持理性态度,对待捐精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和社会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殖健康的认识和意识。对于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以解决,让市民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