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慢性病问题日益严峻,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微微健康网报道,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甚至超过了城市。
在卫生部9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通报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她指出,农村居民面临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问题尤为突出,而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等也在农村呈现出快速上升的势头。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提出了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农村的问题,卫生部将在《行动计划》中制定更加详细的工作策略。
孔灵芝还表示,国家正在建立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得到了各地的积极响应。在首批命名的39个示范区中,农村地区占到了4个,其中还包括国家级贫困县。特别是在癌症早诊早治方面,农村地区的努力尤为显著。例如,在河北的磁县——一个食管癌的高发区,整合了卫生系统、医院、乡镇卫生员、CDC等资源,并出台了有力的政策鼓励民众早诊早治。通过政策杠杆的引导,原本有顾虑的人也开始积极进行早诊检查,早诊率已经达到了2.75%。
记者采访了解到,社会对慢性病的危害认识不足,不利于慢性病防控的公共政策施行,是导致慢性病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要推进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的实施,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加强指导和评估,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让社会民众全面了解到慢性病的危害,才能真正有效地防控慢性病。
为了加强慢性病的防控工作,还需要各部门密切合作,制定更为精准的防控策略。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慢性病防治方案。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慢性病的防控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加强宣传、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等多方面的措施,才能真正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实现慢性病的全面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