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健康网报道,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一例成功的器官捐献,就如同播撒希望的种子,能够拯救六个生命,让两个病人重见光明,惠及八个家庭。”刘志红院士在两会期间强调了这一信息,并呼吁社会各界深入理解器官捐献这一高尚的人道精神。器官捐献不仅是逝者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更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随着全面推开尿毒症等八类大病的保障措施被写入今年的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刘志红院士深感振奋。我国有近200万名尿毒症患者,全面推开大病保障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及对医改的决心。目前肾移植仍是尿毒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器官短缺问题却严重制约了其应用。中国面临着与世界各国相似的器官紧缺挑战。慢性肾脏病由于起病隐匿,治疗的延误导致部分病例恶化为肾脏衰竭。若有足够的,借助肾脏移植技术,这些患者将有机会获得新生。
为解决器官短缺问题,中国红十字会与国家卫生部已启动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由于缺乏器官捐献理念的普及和相关制度保障,我国的器官捐献率仍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公立医院过度扩张的问题也被提出,被认为是导致“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孙建方近期就公立医院改革问题进行了调研,并特别关注了过度扩张问题。在调研中,他了解到许多公立医院热衷于扩张,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看病费用的上升。事实上,公立医院的利润率较低,扩张所需的费用最终都会转嫁到患者身上。
孙建方委员建议,在整合现有医疗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适当减少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他反对过度集中化、垄断化的医疗资源布局,并主张将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和社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病、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防治。
器官捐献与公立医院改革是当前医疗领域的两大热点问题。通过加强宣传、制定相关法规、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我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