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深处隐藏着一座神秘的“含泪碑”,它矗立在祭祀享殿的背后,距离孔子墓仅数十米之遥。这座碑石独特而奇异,每年农历8月27日前后——这个专为祭祀孔子而设的大祭之日,无论昼夜交替,无论晨曦暮霭,碑面都会湿润地挂满了水珠,仿佛是一个伤心欲绝的人在无声地流泪。尤其是在石碑中部的位置,那里竖刻着“子贡手植楷”的字样,水珠聚集得尤为密集;而在“子贡”二字之处,水珠的聚集更是如泪水般连绵不断。人们传说这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为祭祀老师而暗自垂泪所致。这终究只是人们的想象,真正的缘由留待科学家或研究“三孔”的专家们去探寻。
关于这座碑的来历,却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子贡,作为孔子十大优秀学生之一,对孔子的学问和道德怀有深深的敬仰。他虽富甲一方,却毅然弃商从学,拜孔子为师,很快成为孔门的高徒。他的一句名言流传千古:“学不厌者,智也;教不倦者,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矣。”可见他对孔子的崇拜之深。
当孔子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正在外地经商的子贡立刻放下手头事务赶来奔丧,他的眼泪都哭肿了。丧事结束后,其他弟子轮流为孔子守墓三年期满便离开了,只有子贡独自守墓长达六年。在孔子墓西侧,有子贡守墓时的三间古屋,便是他表达对孔子无尽敬意的见证。其间,子贡还从南方带来稀有的珍木楷树,移植在孔子墓旁,以此寄托他对老师的一腔真情。
这棵楷树象征着孔子为天下楷模的形象,木质坚而韧,树干挺而直,傲立天地之间。有一年夏天,这棵楷树不幸遭到雷火焚毁。清帝得知此事后,特地下令重植一棵楷树,并在原址立碑刻石以作纪念。巧合的是,这座石碑正好立在当年子贡挥泪植树的地点。“含泪碑”成为了孔林的一大奇景,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和想象。
每当人们走近这座“含泪碑”,仿佛都能感受到那份对孔子深深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它不仅是子贡情感的寄托,更是孔林历史的见证,让人们在探寻中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又神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