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都市生活品质与健康意识的提升,母婴保健逐渐受到城市家庭的重视。目前,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已有超过200家的月子会所,为产妇和婴儿提供专业的保健服务。这一新兴行业的规范发展仍面临挑战。
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张凤楼,在今天举行的“中国月子会所行业规范与发展高层研讨会”上指出,当前月子会所服务尚无统一的规范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督管理机制也尚未建立。为此,中国保健协会已成立母婴家庭保健服务专业委员会,旨在为全国母婴家庭服务保健行业制定规范。
张凤楼强调,月子会所并非医疗机构,而是属于妇幼保健机构,其执业人员必须为经过专业训练的专业人才。为保障母婴安全,必须建立管理和服务规范,确保服务达到科学标准。
据中国保健协会母婴家庭保健服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耿梓轩透露,选择到月子会所坐月子的城市家庭已占到全部分娩孕妇的5%左右。这一数据反映出月子会所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由于母婴保健机构没有严格的准入机制,卫生部门对其经营和许可、服务质量尚未进行有效监管,一些不能严格自律的母婴保健机构趁机介入医院和家庭监管盲区,其服务质量令人担忧。
全国保健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玲指出,为规范这一行业,急需制定国家标准。她建议建立母婴保健服务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对机构的硬件设施、环境、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具体要求。应根据母婴保健机构的软、硬件设施分出不同档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还应建立母婴保健从业人员的认证资质,让其接受规范的专业培训,并取得国家认证的资格证书。
随着人们对母婴健康的重视,月子会所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为确保母婴安全和服务质量,行业规范的建立和市场准入机制的完善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让月子会所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为更多家庭提供优质的母婴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