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在医疗改革领域掀起波澜。据悉,备受争议的医院药品加价销售政策将在市内几家大型试点医院中取消。这项改革意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此背景下,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改革方案的来龙去脉。
长期以来,北京市公立医院的药品销售一直存在加价现象。为了消除这一现象,北京市决定在友谊医院、儿童医院、朝阳医院和积水潭医院等五家试点医院率先取消药品加价销售。作为补偿,诊疗费用将适度增加。这一改革方案的初步方案已经确定,有望在上半年正式公布。
有专家指出,取消药品加价虽然看似降低了药品销售单价,但患者的实际负担可能不会大幅度减轻。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倾向于开具高价药物以获得更多收入,从而加剧廉价药物的消失趋势。在没有完善的市场机制支持的情况下,诊疗费用的提高难以有效激励医生的行为。增加诊疗费用也会给一些患者带来额外的经济压力。
社科院研究员朱恒鹏指出,取消药品加价的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格局。他认为,医生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药品供应商的返利,这也成为了医生开具高价药物的动力之一。取消药品加成可能并不会对医生的开药行为产生太大影响。一些药企老总也透露,医院在药品营销费用中获得大量返利,这使得取消药品加成对医院的收入影响有限。
在此背景下,一些医药商业企业政策研究员认为,应该采取更为综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建议限制药品的最高零售价,并考虑通过财政补贴来支持医院的正常运营和医生的合理收入。应加强对药品采购价格的监管,鼓励医院压低采购价格,从而降低患者的药费负担。
北京市在医疗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取消药品加价销售是一项积极的尝试。改革仍需深入和完善市场机制,以实现真正的医疗公平和效益最大化。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更加完善的医疗改革方案,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