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盛世的光辉之下,第十一子,亦是众兄弟之中的佼佼者,在众多子侄中脱颖而出,他就是那位与翁方纲、以及铁保并肩站立的清中期四大书家之一。
他出生于乾隆十七年二月初七,即公元1752年3月22日。他的身份显赫,曾经担任军机处行走,总理户部三库,足以证明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在三年三月三十,即公元1823年5月10日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的书法之路深受乾隆皇帝的影响,早年习赵体,而后又深入胎息率更的境界。这里的率更,指的是欧阳询。铁保曾评价他的书法:“出以松雪之流润,遂造极谊。”他的书法技艺精湛,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都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他擅长纂刻,尤其是隶体,其造诣令人叹为观止。他曾经书写裕陵圣得神功碑,这一作品也充分展示了他的书法才华。
嘉庆皇帝对他赞赏有加,曾下旨:“朕之兄长亲王,自幼精专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博涉诸家,兼工各体,数十年临池无间。”他的书法成就得到了皇室的高度认可。身为皇子,他有机会接触到内府所藏历代书法精品,这也为他的书法之路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他曾被皇太后赐陆机《平复帖》,又号诒晋斋主人。
他的著作丰富,包括《诒晋斋集》、《诒晋斋随笔》和《诒晋斋续集》等。其中,《题画菊扇面诗轴》和《临欧阳询楷书轴》被《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收录,这些都是他书法的珍贵遗产。
除了书法之外,他还曾创作过《竹枝词》,共二百八十字,字字珠玑,堪称佳作。他的作品也受到了馆阁体的影响,显得过于森严。对于一位学贯诸家的书法家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遗憾。细细品味他的字迹,不难发现其中多带有欧体的痕迹。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如同他的人品,深厚、博大、独具一格。他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的最好诠释。他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奋斗与追求的艺术史,他的故事和作品将永远为我们留下宝贵的艺术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