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晚间,周爹爹在崇仁路居仁社区遭遇了一场小意外,被铝合金窗框撞破了头部。当晚伤口得到了及时处理,然而第二天早晨,他的女儿便急匆匆地带着他前往中山医院,希望打破伤风针以防万一。不幸的是,周爹爹的皮试结果显示对常用的破伤风针过敏。医生建议他们寻找一种名为“防风注射液”的中药成分破伤风针,这种药物无需进行皮试。
周爹爹的女儿带着希望来到了市一医院,然而医生那里传来的消息却让他们大失所望——这种药物已经停产,现在唯一能选择的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医生进一步建议他们去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寻找这种药物。听到这个消息后,周女士非常焦虑,因为破伤风针的最佳注射时间只有短短的24小时。
就在周女士焦急万分,记者准备介入帮忙时,一个好消息传来。昨日下午,周女士带着父亲再次回到中山医院。这一次,他们在碰碰运气的想法下找到了“蓉生逸普”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针剂。医护人员表示,这种药物平时使用不多,货源稀缺,时有时无,目前医院仅剩下8支。
深入了解后我们发现,防治破伤风的针剂分为两种:一种是破伤风抗病毒素,另一种就是针对过敏患者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那么,为什么这种免疫球蛋白如此紧缺呢?原因在于其原料是人血,需要从血浆中提取。血液来源主要依赖于人们的自愿献血,原料的供应非常有限。这种紧张状况不仅存在于武汉,北京、南京、青岛等地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据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医疗市场对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年需求量为8000吨。2010年的全国年采浆量仅为4180吨,仅相当于需求量的50%。到了2011年前三季度,采集的单采血浆仅2909吨。显然,解决“血荒”问题是缓解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紧缺状况的关键所在。只有源源不断地补充足够的血浆供应,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紧张的供需矛盾面前,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志愿者能够伸出援手,捐献血浆,帮助解决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