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大型超市和商场凭借其销售渠道的垄断地位,向供货商收取了众多不合理的费用。这些费用名目繁多,如开户费、进场费、条码费、陈列费、返点费等,引起了广大供货商的不满和关注。民盟厦门市委的一份政协提案显示,部分零售商的不合理收费项目竟然多达17项。
福建某鞋业公司的洪经理、食品企业的蔡经理、建材公司的刘经理以及奶粉企业的张经理等四位供货商,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描述了一份令人震惊的商场不合理费用清单。
张经理从事奶粉销售已有十多年,他抱怨道:“要想与零售商做生意,得先送‘见面礼’,其中最莫名其妙的就是开户费。”据悉,经销商要想与大型超市合作,必须先开设户头,并缴纳数额不等的开户费,甚至高达一万元。而一些强势的卖场更是狮子大开口,曾开出过高达50万元的开户费。这些费用也会因供货商的品牌实力和销售业绩而有所不同。一些知名品牌可能享有免收开户费的待遇。
除了开户费,进场费也是供货商们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如果说开户费是“敲门砖”,那么进场费就是“门票”。每个商品都需要按照规格缴纳进场费,例如在某外资大型超市,每个奶粉单品需要缴纳2000元的进场费。对于拥有多个品类的供货商来说,这笔费用会累积到惊人的程度。
洪经理透露,一些卖场会根据门店的规模、销售量等因素来划分进场费的等级。对于那些盲目扩张、最终倒闭的卖场,供货商们往往面临货款无法结清的风险。这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破坏了商业合作的公平性。
这种局面让许多供货商感到无奈和困惑。他们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规范零售市场收费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同时他们也希望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应对不合理的收费现象。这些大型超市和商场的垄断行为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需要共同努力解决这一问题以实现商业环境的公平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