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骨骼的诊治,对于医生而言,堪称一项技术性难题,其难度不亚于寻找癌症的治疗方法。这是因为骨骼的独特性以及检测的难度,导致我国骨科水平的发展不均衡。
在近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学术大会(COA)上,王岩,担任本届大会主席以及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他明确指出了当前我国骨科发展所面临的两大挑战。首先是全国各地区间骨科诊疗水平的差异化,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准入制度的不完善。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骨科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骨创伤、椎间盘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以及骨肿瘤等骨科疾病明显增多。由于我国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准入制度和考核标准,高水平的骨科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状况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偏远地区的骨科疾病诊疗不规范,医疗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王岩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将重点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与国际专业人员的合作与互访,建立骨科医师的考核认证制度。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旨在提高我国骨科的整体诊疗水平,确保医疗质量。
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联合主办,规模空前。与往届相比,除了传统的创伤、关节外科、骨科护理等20余个分会场外,还新增了骨科疾病康复和骨显微外科两个分会场。来自美国骨科医师学会等70余个国际学术团体参与此次盛会,国内外参会代表总计1.5万余人。
骨科技术是一门深奥且精细的技术,由于骨骼的独特性,它与大多数疾病紧密相连。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技术交流会,促进骨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在这场盛会中,专家们将分享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共同骨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骨科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