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结核病已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传染病。据调查数据显示,高达80%以上的结核病患者在农村,耐多药结核病的流行态势十分严峻。结核病的病史几乎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因此被称为“古老的白色瘟疫”。历史上,许多天才如雪莱、肖邦等都被这种疾病夺去了生命,它甚至被誉为“艺术家之病”。人类对抗这一古老疾病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全球结核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结核菌逐渐积累耐药性,这一疾病再度成为人类健康的威胁。
世卫组织多次发出警告,结核病危机已经迫在眉睫。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有150万人死于结核病,其致死率仅次于艾滋病。古老的“白色瘟疫”之所以再度肆虐,正是因为结核菌形成了耐药性。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的专家指出,结核菌的基因没有人类的错配修复功能,一旦基因发生突变,下一代就会复制同样的“错误”,并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优势菌群。
过去,链霉素的使用曾一度使结核菌对其产生耐药性。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人们开始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随着联合用药的普及,结核菌也进化出了对不同药物的多重耐药性,甚至出现了对所有药物都耐药的菌株。根据细菌耐药程度的不同,结核病可分为耐多药、严重耐药和全耐药三个等级。
当前,全球耐药结核病正处于创纪录的水平,中国和印度是全球耐多药结核病病例最多的两个国家。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加强结核病的防控措施,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加强结核病的治疗和管理,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应对这一古老的疾病带来的挑战。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遏制结核病的传播和危害。这是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战斗,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参与和付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这一古老的敌人,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在全球共同抗击结核病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