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限奶令”的持续施行,国产奶粉安全问题再次被推至公众关注的焦点。市民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情绪,如同阴霾笼罩着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在这一背景下,“限奶令”、“贴牌洋奶粉”等现象层出不穷。为了重塑消费者信心,在盛大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上,工信部提出将婴幼儿乳粉参照药品管理,旨在提高奶粉质量,重获消费者信赖。
宣传周工信部的主题日上,乳制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热议的核心话题。工信部消费品司的相关负责人会上明确表示,婴幼儿乳品企业将从生产环节开始实施GMP认证。对于婴幼儿乳粉的质量管理,将参照药品管理的严格标准。国家早在2010年就已颁布了针对粉状婴幼儿配方生产企业的管理规范,仍有部分企业未能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如今,这一规范将逐渐强制实施,意味着婴幼儿奶粉将面临与药品同等严格的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行业集中度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工信部已开始推动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未来,没有自有奶源或奶源比例不足的企业将面临退出市场的压力。工信部的目标是,用两年时间培育出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需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并具备国际竞争力,将行业集中度提升至70%以上。
国家正积极推动建立食品企业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其中,婴幼儿奶粉行业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在蒙牛、伊利等乳品企业开始试点推行。这一体系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的全流程追溯,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奶粉参照药品标准生产,无疑有助于提高奶粉质量,但制度的执行至关重要。若执行环节出现问题,再好的制度也难以保证奶粉质量的提高。除了制定高标准,监管部门的有力执法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制度与执行并行,才能确保国产奶粉的安全,重建消费者信心。
相关新闻推荐:让我们一起关注国内奶粉行业的动态,期待更多积极的变革和创新,为孩子们的未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