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酒企“双公开”行动落地不一
4月21日,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等八家知名酒企承诺实施“双公开”,包括公开销售渠道、网点和市场供应量,以及公开假冒产品产销商名单和案件查处情况。如今,期限已至,但各酒企的执行情况却参差不齐。
五粮液率先垂范,全面履行承诺,将销售最好的两种产品的商家信息、供应量信息、产品信息、企业信息等资料公之于众,并提供了查询页面。其他七家酒企的信息公开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尤其是贵州茅台,对于市场假冒最为严重的53度飞天茅台产品的市场供应量数据含糊不清。
这八家酒企在“双公开”行动中的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它们都向社会承诺了公开销售渠道和网点,以及公开假冒产品的相关信息,但实际操作中,多数企业并未详细公布市场供应量数据。这对于消费者来说,难以判断市场的真实情况,也让假冒产品有了可乘之机。
以贵州茅台为例,虽然公布了53度茅台酒的供应量,但并未说明该数据是哪一年的,这引发了市场对其数据真实性和透明度的质疑。市场上关于53度飞天茅台的造假现象十分严重,加上价格不断攀升、经销商囤货压货现象普遍,节日期间市场上经常是有价无货。这也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难以辨别真假,甚至出现了喝了假茅台以为是真茅台的尴尬情况。
专家表示,“双公开”行动虽然能让企业履行监督产品的义务,但要想真正遏制假冒行为的泛滥,还需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企业对市场供应量等数据的敏感性可以理解,但这些信息的公开有助于消费者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减少购买风险。企业是否愿意公开这些信息,还需要权衡自身的利益和市场透明度之间的关系。
“双公开”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需要酒企的进一步配合和努力,真正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以便消费者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从源头上打击假冒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报记者胡笑红实习记者顾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