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云 >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录

  • 健康云
  • 2025-04-10
  • www.shiguanyingerw.cn
  • 健康新闻

日期:2022年6月28日

今天,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组织专家团队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对“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的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评估。此次验收会议由教育部科信司基础处的李人杰副处长主持,汇聚了郑静晨院士、董家鸿院士等9位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市教委、北京大学及其医学部、人民医院的领导以及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也出席了会议。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及国家级科研基地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北京大学“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于2018年9月正式立项,随后在北京市教育的正式文件指导下,于同年11月启动建设。经过数年的努力,该实验室终于在今日迎来了建设成果的验收评估。

在验收会议上,李人杰副处长代表教育部对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四点要求。实验室的建设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需求,针对限制社会经济发展的难题,提出战略性的任务。需要集结优秀团队,形成强大的研究力量,共同朝着目标前进。第三,学校需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确保实验室的顺利运行。实验室的持续建设应推动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培养高水平人才,产出卓越的研究成果。

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实验室建设的核心要求:物理空间要实、研究队伍要实、目标任务要实、投入保障也要实。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验收不仅是对北京大学“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其未来发展的一次规划。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该实验室必将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经过深入的沟通和考察,专家组对“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听取姜保国院士关于实验室建设成效的详尽报告并进行了现场实地考察后,专家组的认可更加明确。

该实验室实行学术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及实验室主任领导下的PI负责制,总负责人由姜保国院士担任,学术主任则由顾晓松院士担任。这一结构确保了实验室在研究方向和科研活动上的高水平。

实验室依托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及人民医院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两大研究平台,以创伤骨科和创伤救治中心为核心科室,联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急诊外科等相关科室,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围绕神经再生和创伤救治两大领域,针对七大关键科学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实验室立项建设期间,北京大学及其医学部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持续在各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这种坚定的支持为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验室的“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果。他们不仅创建了中国的严重创伤救治体系,还组织制定了多项国家级行业标准和规范,为创伤救治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个创伤救治中心,并进行了大量的人才培训,实现了创伤救治体系的推广,这一体系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更令人欣喜的是,实验室在神经再生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自主研发的神经套接管已经获得了国家医疗器械证书,实现了周围神经创新技术的产品化,解决了周围神经修复的临床难题。这一成果将为患者带来福音,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在神经再生领域的科研实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科研、教学、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