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毛作为人体的一种副性征,其生长与性激素的分泌息息相关。在女子11-12岁、男子14-15岁的青春期,随着卵巢和睾丸的逐渐成熟,性激素开始分泌,刺激阴毛受体,阴毛开始生长。尽管国人对生殖话题中的子宫、乳房等津津乐道,但谈及阴毛时却显得忌讳莫深。
阴毛的发生机理与体内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雄激素水平及阴部毛囊对雄激素的敏感程度密切相关。若女性在阴毛发育期因某些原因致使雄激素水平低下或阴部毛囊对雄激素不敏感,便可能导致阴毛稀疏或不长。男女青年性器官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阴毛的出现,这也是副性征(又称第二性征)的体现。
阴毛在性爱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性心理学角度看,外阴部位柔美的阴毛为生殖器带来神秘感,增强了性吸引力。性医学观点则指出,外阴周围的阴毛可以阻挡污物或有害生物对生殖器的侵袭与污染。性生理学观点则表明,在性爱过程中,外生殖器敏感区可接受阴毛带来的轻柔性刺激,有助于双方性唤起。而从性美学角度看,阴毛更是人体优雅曲线上的美丽点缀。
有关阴毛的误解也不乏其例。例如,民间对女性外阴无毛有诸多迷信说法,称其为“白虎”等,这些都是毫无科学依据的误导。我们应予以澄清并纠正这些错误观念。
在一些国家,女性有剃去阴毛的习惯。西方女性从小便接受需剃去阴毛的性教育知识,她们认为剃去阴毛可以使外阴干净、凉爽,大大减少下生殖道感染的机会。这与一些民族小男孩从小切去过长的包皮,以减少感染和疾病的情况类似,是一种卫生与健康的选择。许多华裔女性或移居欧美的女性也有每天剃去阴毛的习惯,她们从未出现过外阴瘙痒等感染现象。
反观国内女性,由于没有剃阴毛的习惯,尤其是那些阴毛浓密、丰厚者,再加上穿着习惯较为封闭,使阴部潮湿、闷热、洗不干净,这为霉菌及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条件,容易导致下生殖道感染。这些感染问题可能是子宫颈癌多发的原因之一。对于国内女性而言,保持外阴的清洁与卫生至关重要。在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话题时,我曾向多位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医生咨询。在他们的临床实践中,患下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几乎微乎其微。一位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分享了他的观察:“这里(西方国家)的女性有刮阴毛的习惯,这保持了阴部清洁。再加上经常在海滩晒太阳,外阴感染炎症的病例十分罕见。在我的诊所中,这类患者几乎未曾见过。在阿拉伯和华人社区中,这种情况则相对较多。”
在全球范围内,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发病人群各不相同。在多数西方国家,感染率维持在10%以下,显示出较低的发病人群。而在印度、孟加拉和埃及等地,感染率则高达52%至92%之间。
在我国,赵更力等人对已婚育龄女性的生殖道感染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累计发生率为46.5%,其中农民妇女的感染率高达51.7%,显著高于其他职业育龄妇女。这些调查数据似乎暗示了女性生殖道感染与阴毛剃除的卫生习惯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西方文化的融入,西方女性剃除阴毛的习惯也在逐渐为中国女性所接受。部分女性开始摒弃传统观念,尝试接受这一习惯。也有许多女性仍然坚持保留阴毛,认为这是身体自然的一部分。
实际上,只要关注私处的健康,就能有效保障整体健康。女性朋友不必过于纠结是否应该剃除阴毛。每个人的身体都是独特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卫生习惯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女性应该注重私处的清洁和保养,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任何可能的感染。这样,每一位女性都能享受到健康的身体和无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