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交错,回望高考岁月
在记忆的深处,我们重温一段段高考的瞬间。2020年2月18日晚,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一位高三女孩黄玉婷在紧张的氛围中坚持学习。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和对知识的热爱。与此另一名高三体育生在家中就地取材,自训83天,他的坚韧和毅力让人感动。
时间流转到2020年7月5日,距离高考仅剩两天,四川师大附中的高三毕业生们紧张有序地复习。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挑战的勇敢。而在不同的年代里,也有着不同的高考故事。让我们一同回望那些年的高考记忆。
▲时光荏苒,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份——1952年。全国高考准考证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学子们的奋斗与梦想。紧接着是1977年,在北京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青年们认真答卷,他们的眼神坚定而充满期待。而在四川,招生简章也在那年发布。到了1978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正式启动,全国统一命题、分省录取的制度基本沿用至今。当时的高考时间从冬天改为夏天,考试时间为7月20日至23日。值得一提的是,在1979年至2002年间,除了1983年以外,每年的高考时间都是固定的三天——7月7日至9日。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如山沟沟里的少先队员施展以惊人的成绩考上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成年班),成为当年的佳话。还有一名天津考生在等汽车的时候抽空读书,他们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缩影。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来到了新的世纪——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高考岁月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非典期间参加高考的学生探热到高考时间的调整(从7月提前至6月),这些变化见证了高考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在四川成都的某个考点里,也记录下了无数考生的奋斗与拼搏。到了本世纪初的几年里,高考更是与端午节时间重合,成为了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重要事件。在高考期间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成为了珍贵的记忆和回忆。最后来到令人感动的2008年,德阳“病房考场”内的考生们在逆境中坚持答题的故事令人动容。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考试展现了他们的坚韧和毅力。这些故事不仅记录了高考的历史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回望这些年的高考岁月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让我们珍惜每一个时刻铭记那些奋斗的日子为未来的梦想而努力拼搏!明日高考,蓄势待发——从黄万钧的故事看高考变迁
在时间的流转中,高考如同一个历史的长河,见证了无数年轻人的梦想与奋斗。让我们跟随黄万钧的脚步,从2008年到2020年,看看这一重要人生节点的前后变迁。
回想起那个炎炎夏日,成都市石室中学考点外,黄万钧的母亲用温暖的目光为孩子打气。她的眼中充满了期待与骄傲。那时的高考,是一场庄重而神圣的仪式。准考证上的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梦想与希望。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20年。四川师大附中的高考考点已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模拟演练、考场分布图、流程线指示标牌……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对考生的关怀与尊重。考生休息区域更是为考生们提供了一个放松的空间,让他们在紧张备考之余,也能稍作休息。
而在成都市中和中学的操场上,高三考生们通过放飞纸飞机的方式,写下自己的理想大学,放飞梦想。这是一个寓意深远的仪式,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期待。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展现自我的舞台。从黄万钧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如今的高考制度更加完善,为考生们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而考生们也不再是孤军奋战,他们有着家人的支持、老师的鼓励和社会的关注。
明日高考,必胜!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无数考生们内心的信念与决心。他们将以最好的状态迎接这场人生大考,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四川日报、四川幸福女性等媒体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深入报道,为我们展现了高考背后的故事与感动。让我们为这些即将步入考场的年轻人加油鼓劲,愿他们明日能够发挥出最好的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