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每天听到“北京时间八点整”的报时声时,可能并不知道这个时间并非诞生于北京,而是在离北京千里之外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诞生。这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实背后,蕴含着时间的精密与历史的传承。
严格来说,“北京时间”并非北京的地方时间,而是一个定义。它诞生于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这里是中国法定的权威授时机构,自上世纪60年代起,承担起了国家的时间产生与发布任务。为什么选择陕西西安作为时间的诞生地呢?这背后有三个重要的原因。
陕西位于中国陆地的中心位置,大地原点坐标位于陕西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从这里发出的信号能够覆盖全中国的主要城市。出于战备安全的考虑,将授时中心设于大陆腹地,关中平原的地理位置加上秦岭的天然屏障,确保了授时台的相对安全。西安地区地质稳定,自然灾害发生概率较小,这也为授时中心的稳定运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幅员辽阔,东西横跨五个时区。位于陕西的时间能够更好地均衡东西地区的时间差。令人惊讶的是,“北京时间”与北京当地时间并不一致,而是与浙江杭州本地时间最为接近。至于为何西安产生的时间被称作“北京时间”,这其中既有历史沿袭的原因,也有政治地位的考量。新中国延续了民国的规定,以北京所在的东八区作为全国通用时间。北京作为首都,其政治地位使得“北京时间”这一称呼更具权威性和正统性。
那么,“北京时间”是如何诞生的呢?实际上,它源于民国时期的“中原标准时间”。早在1902年,中国海关就制定了以东经120度为标准的时刻。新中国成立后,沿用了这一规定,并将“中原标准时间”更名为“北京时间”。而北京时间的准确性得益于授时中心的专业技术和严谨的操作流程。这里的科学家们通过精密的仪器和精确的计算,确保时间的精确度达到最高水平。“北京时间”不仅是一个时间的定义,更是历史的传承和科技的结晶。在2013年瑞士日内瓦的国际舞台上,BIPM(国际计量局,作为国际计量大会和国际计量的核心执行机构)向世界公布了一项重要成果。经过长达七年的全球时间准确值跟踪监测,结果令人振奋:北京时间的准确度仅次于美国时间和莫斯科时间,位居全球第三。这一成就,无疑彰显了中国在计时技术领域的卓越实力。
聚焦到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这里承载着中国的时间使命。自2013年以来,北京时间与BIPM发布的国际标准时间的误差始终保持在惊人的10纳秒之内,这一精度远超过国际上规定的100纳秒标准。全球范围内能达到如此高准确水平的国家,寥寥无几。
位于陕西蒲城县的国家报时部,是中国“报时城”的象征。那里有一座日规,作为时间的守护者,见证着中国对时间的执着追求。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拥有一流的守时原子钟组,负责确定和维持中国原子时标准,并与世界时间标准保持同步。
走进授时中心,你会被那里的守时钟房所吸引。数十台原子钟肃然默立,宛如时间的卫士,静静地、精准地守护着每一刻的时光。巨大的显示屏上,展示着北京时间、协调世界时、国际原子时等时间信息。这是中国的骄傲——拥有极其精准的计时能力和稳定可靠的授时能力。
该中心的守时实验室是全球守时实验室中的佼佼者。它是全世界85个守时实验室中,16个保持独立地方原子时的实验室之一,全球排名第三位,处于国际先进行列。独立地方原子时是维护自主独立时间系统的基石,对于守时、计时、较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要小看时间的作用,它对于一个国家的国民生计、国防科研、生产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独立精准的计时和稳定可靠的报时,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象征。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依赖大国或国际时间,而中国已经具备了自主掌控时间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授时中心在计时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2017年,他们研制的守时光抽运铯束原子钟在北京通过评审鉴定。其性能优于国际通用的原子钟,精确度惊人——达到100万年误差小于1秒!这一成果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北京时间是非常准确的,这毋庸置疑。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