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发布的《2021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中,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揭示了全球城市综合实力的排名。报告中,中国有三个城市进入了全球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这一数量与美国持平,并超越了欧洲和亚太其他地区的城市数量。
在这份引人注目的榜单中,北京以第六名的成绩领跑,紧接着的是香港,位列第七。而上海则凭借显著的提升跃居第十名。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2020年,北京和香港的名次有所下降,而上海则实现了逆势上扬。
回溯过去的几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的不断进步。从2019年的第十九名到今年的第十名,上海用实力证明了其城市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
科尔尼全球城市指数(GCI),自2008年发布以来,一直通过对全球各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与发展潜力进行系统评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参考。报告指出,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给除中国之外的所有区域带来了城市平均得分的增长缓慢或负增长。那么,上海为何能逆势增长呢?
上海的商业创新力令人瞩目。独角企业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位居第三,这代表了优质的市场潜力和独特的商业模式。胡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北京和上海在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中占据领先地位。更令人瞩目的是,上海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长迅猛,短短几年的增幅达到62%,增速甚至超过北京。
在全球疫情背景下,上海凭借数字经济迸发出独特的商业活力。随着疫情的发展,数字经济和先进技术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和商业普及,而上海等持续投入数字经济的城市则凸显了其优势。上海在数据基础设施、数字融合应用和数字经济需求等方面均位居全国首位。早在2016年,上海的家庭互联网接入率就已超过90%,这一数字与纽约持平,并略超过旧金山。
除此之外,上海的航运实力也在全球脱颖而出。在《2021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的多个维度和细分指标中,上海的航运实力在全球崭露头角,荣获该单项指标的全球领先地位。数据显示,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11年蝉联全球第一。
上海凭借商业创新、数字经济和航运实力等优势,实现了城市综合实力的持续增长,并在全球疫情背景下展现出独特的商业活力。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上海港口2020年初的生产运营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在疫情逐渐平稳的下半年,上海港却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在疫情与全球经济波动交织的复杂背景下,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不仅未减反增,全年累计吞吐量高达4350万标准箱,这一成绩令人瞩目。
在全球化的今天,许多城市的发展命运与全球紧密相连,疫情的冲击使它们在经济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艰难抉择。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凭借出色的疫情风险防控措施,成功在保障城市稳定运行的展现了强大的增长动能。
上海,这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在全球城市竞争中的综合排名不断攀升。这一趋势充分证明了中国城市在复杂环境下的强大发展韧性和增长动力。在全球经济波动、疫情蔓延的双重压力下,上海不仅稳住了自身的发展步伐,更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正如栏目主编张陌所强调的,上海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其强大的综合实力、明智的决策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文字编辑何书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这一信息,为我们呈现了一篇引人入胜的佳作。
在全球城市发展的舞台上,上海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实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在这座城市的背后,是无数默默付出的工作者和决策者的智慧与努力。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了解上海在全球城市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有所帮助。也期待上海在未来能够继续创造更多的辉煌成就。 (流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