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印度疫情的急剧恶化,世卫组织指出实际感染人数远超官方报告数字。在这一背景下,印度的卫生系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火葬场和墓地持续运转不息,印度的抗疫形势可谓严峻至极。
中华网于近日采访了在印度海得拉巴市奥斯马尼亚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小陈。她不仅是疫情的见证者,更是亲身经历了这场疫情的留学生。小陈向我们分享了她在印度的所见所闻和经历。
据小陈描述,印度疫情之所以走到近乎失控的边缘,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民众对于疫情的轻视和防控措施的不到位。尽管中国大使馆为留学生们提供了必要的防疫物资,但印度人在确诊后并不积极隔离或寻求医疗救治,许多人选择相信自我免疫的力量。印度在疫情防控方面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防控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对于留学生来说,印度疫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目前,留学生们主要通过网上授课学习,生活也受到了诸多限制。小陈表示,她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都在居家隔离,很少出门。学校并未提供任何防疫物资,但他们能够领取到大使馆提供的口罩等防疫物资。他们遵循中国大使馆的疫情防护标准,积极宣传防控知识。
关于疫苗接种情况,小陈表示普通老百姓尚未开始接种新冠疫苗,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和部分年龄较大的人群已经接种过了。当地人对于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并不高,很多人还在观望,担心疫苗是否有副作用等。留学生们也在考虑是否接种当地的疫苗。
目前,在印度的中国人主要包括一些中国企业员工、长期在印度工作的人员以及少部分中国留学生。他们的生活现状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大多数人都在积极应对,尽力适应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小陈和她的同伴们都在居家隔离,生活必需品也都能得到保障。希望在这个关键时刻,印度能够加强防控措施,全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共同抵御疫情的侵袭。中华网专访留学生小陈:印度疫情现状及其防控挑战
现在,身处印度海得拉巴市奥斯马尼亚大学的留学生小陈向我们分享了他在当地的所见所闻。尽管目前他所在地区尚未出现确诊病例,但他讲述了之前房东一家曾遭遇疫情的经历,以及当地人对疫情的相对轻松态度。
谈及印度新冠疫情,小陈提到的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救护车的运作状况。不同于中国的紧急救援,印度的救护车在路上行驶时并不总能得到其他车辆的礼让。甚至有时救护车司机因疲劳路边停车买椰子,也会为病人买一个椰子。这样的情景不禁让人对当地的急救体系产生担忧。
印度的口罩状况和核酸检测意识
在国内随处可见的医用口罩,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却是难以触及的奢侈品。留学生们所佩戴的口罩,都是由大使馆精心分发的。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印度的孩子们只能依赖简单的布口罩来抵御病毒。他们无法像中国的居民那样轻易购买到专业的医用口罩。这种差异凸显了两个国家在面对疫情时的不同现实。
对于是否会在怀疑自己感染病毒时主动去医院做核酸检测,留学生们反映,中国人会倾向于选择检测以确保安全,而当地人可能因为对自己国家的医疗水平的高度信任以及对检测费用的考虑,可能不会像中国人那样频繁选择进行核酸检测。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两个国家在面对疫情时的不同心态和策略。
留学生小陈表示,他最担心的不是印度的疫情状况,而是远在祖国的父母。他们的关心和担忧让他倍感压力。他害怕他们看到印度疫情的新闻会为他担忧,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他乡的努力和不易。他深知自己的安全不仅关乎自己,也关乎远方的家人。这份深深的牵挂和担忧,是每一个身处异乡的留学生共同的情感。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让我们共同关注疫情,保护自己,也保护身边的人。也希望留学生们能够克服困难,保护好自己,让远方的家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