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老师,一位深耕高考与教育领域的专家。作为山东省教育厅高考政策宣讲团的一员,我始终致力于解读和分享关于高考的动态与观点。今天,我想和大家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志愿卡是不是智商税?
让我们回顾一下高考志愿填报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考前填报,到后来的估分报志愿,再到公布分数后填报志愿,以及平行志愿填报模式等。每一步变革,都是基于如何更好地满足考生意愿和提高录取效率而进行的。特别是新高考的“专业+院校”的志愿模式,真正做到了让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填报,不再担心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
在这个过程中,高考志愿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技术进步的力量。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结合,使得志愿填报更加便捷和准确。但即便如此,每个考生仍然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如何最大化利用自己的分数;二是如何找到与自己兴趣、职业规划相匹配的专业和学校。
这时,所谓的志愿填报卡进入了我们的视线。那么,这种卡到底有什么用?是不是所谓的智商税呢?
在我看来,志愿卡的核心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数据查询功能。一张好的志愿卡应该能够集中查询全国各大高校的信息,尤其是录取数据。这包括本年度招生计划以及历年的分专业录取数据,这些数据必须完整且准确。这样,考生和家长就不必再从各种渠道去拼凑和核实这些数据,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第二,筛选和排序功能。好的志愿卡应该具备多参数筛选和排序功能。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出符合自己专业、地域、学校层次等需求的志愿,然后按照录取概率进行排序。这样,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就能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
有人说,这些志愿卡上的数据都是网上可以找到的。确实,部分信息可能通过简单的网络查询就能获得。整理和核实这些信息,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志愿卡的作用,就是帮生和家长快速、准确地获取和整理这些信息。
我个人认为,志愿卡并不是智商税。相反,它是对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一种有益补充。选择志愿卡时,考生和家长也需要谨慎,确保选择的产品真正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我想说,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填报志愿,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和职业规划来做出决策。毕竟,高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未来的就业和生活。希望每位考生都能被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录取,开启人生的新篇章!这些人或许未曾经历过高考的志愿填报,也可能并不擅长信息处理。这并不影响他们接触和利用某些重要信息。例如,山东省常规批投档数据,这些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可以在官方网站上轻松查询到。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数据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处理和运用这些数据。想象或者尝试一下,从网上查找96个专业的录取数据,如果没有合适的整理或排序,这项任务将会无比繁重,令人疲惫不堪。这个时候,一款具有基本功能的志愿填报卡就会像一盏指路明灯,极大地提升我们查找和初步整理志愿的效率。
在此我要强调,这样的志愿填报卡绝对物有所值,并非所谓的“智商税”。
除了基本的查询和排序功能,一些志愿卡还提供了心理测评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这一功能虽然涉及主观判断,但在使用时仍具有参考价值。家长们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寻求有经验、懂高等教育的专家进行一对一的志愿指导。
在新高考的体制下,志愿填报变得更为复杂,数据量也更为庞大。拥有一款可靠的、数据准确的志愿卡,是非常必要的。这绝对是一项有价值的投资,而非所谓的“智商税”。
我们也要明确,任何工具都只是辅助手段,最终的决定仍在于我们自己。我们不能完全依赖志愿卡来做出选择,而是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流产网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提供帮助,祝愿每位考生都能顺利填报志愿,未来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