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时分,批改作业的火气依旧未消。回想起春雨那300字的片段描写,原以为只是小菜一碟,然而布置下去,竟有九名同学迟迟未交。催促的信息在寂静的夜晚里回荡,仿佛只有长夜与之相伴。
这段时间,虽为假期,但忙碌的程度不亚于平日。备课、上课、催作业、改作业,每一项任务都让人忙得团团转。眼睛开始抗议,脖子和腰部也隐隐作痛,仿佛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
老师们的心情,从焦虑到绝望,仿佛催作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而无力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在班级群里,各科老师轮番上阵,催作业的号角不断响起。英语老师更是直呼压力大,看着未交作业的名单,不禁让人苦笑。
开学延期,只能云上课、云作业,催作业成了每位老师的日常任务。这项任务不仅繁琐耗时,而且常常吃力不讨好。从精心批改到夺命催作业,时间被碎片化,一天就在这样的忙碌中匆匆流逝。
面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家长们的心情也各不相同。有些家长耐心教导孩子完成作业,而有些家长则对老师的催作业感到烦恼甚至无奈。老师们在家长面前卑微地催促作业,仿佛成了彼此通讯录里的噩梦。每当向家长乞讨作业时,内心都充满了无奈和自嘲。
看着家长们对催作业的不理解,老师们更是倍感压力。在评论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隔阂。在这场云端学习的战斗中,每一位老师都在尽力而为,却往往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更需要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和沟通,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推荐万娘娘精品课程,为老师们提供一份力量和支持。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们的未来而努力。(点击链接即可了解详情)“催作业”现象引发了众多争议,在浏览评论区时,我们发现两点主要的原因:家长没空、家长不会。在这场讨论的漩涡中,似乎没有人关注到问题的核心——老师们为何频频催促作业?
老师们的心声常常被我们忽视,他们的无奈与困扰如同涟漪般扩散。每天都有老师心碎的声音在回荡:“小王小李大力宇轩又没交作业……”班级微信提醒无人回应,电话追踪也石沉大海。老师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如今还成了卑微的“债主”,眼巴巴的“乞讨人”。
难道老师们躺着不舒服吗?非要耗费心力去催促那些不交作业的学生?其实,老师们的催促并非徒劳无功,他们盼星星、盼月亮地催作业,究竟是为了谁?为了那些能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为了那些能够未来有更好发展的孩子。
以小贤为例,他在学校常常是我办公室里的“常客”,因为不写作业而被我请到办公室“喝茶”。他写作业时总是心不在焉,只要有一点响动,他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去。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督促,他的进步显而易见,速度变快了,态度也端正了。这是老师的努力,也是老师的责任。
疫情期间的小贤又被打回了原形,作业一个星期都没交。打电话给家长,总是以没时间为由搪塞。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理解家长的工作繁忙,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孩子不写作业,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孩子自己。写作业究竟是谁的事?是孩子的事,也是家长的事。
催作业是老师的责任,写作业是孩子的事,而交作业则是家长的态度。当家长总是收到老师的催促时,还请多体谅老师的辛劳和无奈。毕竟,老师也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付出努力。图文来源有趣老师,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到此结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换位思考,理解老师的处境和心情。在催促的背后,是他们对孩子成长的期盼和担忧。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