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云 >

什么是低烧「什么是低烧是指多少度」

  • 健康云
  • 2025-04-07
  • www.shiguanyingerw.cn
  • 健康新闻

了解发热:一种常见症状与潜在危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身体发热的情况。从普通的感冒发热到罕见的高热危机,其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故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关于发热的知识。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一个常见症状,当我们的身体遇到感染或炎症时,通常会表现为体温升高。而在医学领域中,高热被视为一种危重症。对于小儿来说,正常的体温范围通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来衡量。

在正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则比腋温高约0.5℃。虽然肛温测量更为准确,但出于方便性,我们通常选择腋温作为衡量标准。当腋温超过37.4℃,并且一日间的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时,我们可以认为是在发热。

关于发热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分为几个等级:低热为腋温37.5℃\~38℃、中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0℃,而超过40℃的体温则被称为超高热。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恶性高热,这是一种罕见的、可由常规用药引发的围术期死亡遗传性疾病。患者在平时可能并无异常表现,但在全麻过程中接触到某些药物后,会出现骨骼肌强直性收缩,导致体温持续快速增高。这一病症在国内外都有报告,且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据研究,恶性高热患者多有家族史,且肌肉细胞存在遗传性生理缺陷。

恶性高热的发病机制在于易感者的骨骼肌细胞膜发育缺陷。在特定药物的作用下,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迅速增高,引发肌肉挛缩,产热急剧增加,体温迅速升高。这一过程产生大量乳酸和二氧化碳,导致酸中毒、低氧血症、高血钾和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严重变化,严重者可能致命。

容易诱发恶性高热的药物包括氟烷、甲氧氟烷、安氟醚、等。而恶性高热也有不同的类型,如爆发型、咬肌痉挛型、晚发作型和单一型横纹肌溶解等。其中,爆发型是最严重的一种,表现为高碳酸血症、高钾血症、心动过速、严重缺氧和酸中毒等症状,多数患者在数小时内死亡。

对于恶性高热的治疗,应立即停止和手术,以纯氧进行过度通气,迅速降温至38℃,并纠正酸中毒及缓解高钾血症。虽然这一疾病罕见,但了解其症状及治疗方法对于医疗工作者和普通人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紧急治疗步骤

在面临突发状况时,我们需要迅速而精准地采取行动。立即静注丹曲林,剂量为2mg/kg,每隔5至10分钟重复一次,根据患者的反应,总量可能达到10mg/kg。目标是让凶猛的肌肉收缩得以平息,高热逐渐消退。

(二)密切监测与调整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状况,我们需要尽早建立有创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监测。监测动脉血气,针对性地纠正酸中毒及高血钾问题。

(三)心律失常的纠正

心律失常是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我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正常。

(四)保护肾功能

为了防止肌红蛋白尿对肾脏的损伤,我们需要使用静注甘露醇或呋塞米,目标是使尿量超过2ml(kg·h)。

(五)激素辅助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缓解肌强直并降低体温,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稳定状态。

(六)进入重症监护与治疗

将患者送进ICU病室,进行为期48小时的密切监测与治疗,确保患者能够平稳度过这段关键时期。

(七)预防措施的强化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特别是关于肌肉病、后高热等个人及家族情况。对于可疑患者,应进行肌肉活检以明确诊断并指导用药。避免对这些患者使用可能诱发恶性高热的药物。在手术过程中,除了常规监测外,还需特别关注患者的呼气末CO2和体温变化。预防胜于治疗,只有做到这些细致入微的预防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我们希望以上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声明:本文转载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如有任何权属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正或删除。

下一篇:没有了

第三代试管婴儿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