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一个名字背后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辉煌。遥想上个世纪,它曾是亚洲排名第一的学府,但在1952年的一场院系大调整中,它被拆分为十二部分,散落于各地。
我们所熟知的南京大学,是这次拆分后的面貌。那么,哪些学校是由它孕育而来的呢?
南京大学工学院,在那个时候独立出来,化身为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也在此时期崭露头角,成为第四军医大学的前身。南京大学的师范学院、航空系、水利系、食品系等也分别化作了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河海大学等学府。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以及南京气象学院等,都与南京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政法系则化作了华东政法大学。而经济系则与复旦大学合并,继续其学术传承。
即便经过这样的拆分,南京大学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一所985高校。而且,南京大学并非没有机会再次创造辉煌。在1998、1999年间,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曾几乎走到一起,共谋大业。
当时两校的合并想法异常豪迈:“咱俩一合并,清华北大等校都要退居其次。咱们合并,即可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学校。”东南大学对此提议欣然接受,两校甚至已将合并的细节都商量得差不多了。
最终他们未能合并成功,原因竟在于合并后的校名无法达成一致。两校都希望保留自己的特色,南京大学的校长甚至为此动用了“妙计”。尽管历经这样的波折,但南京大学的辉煌历史与坚韧精神仍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这所历经风雨的学校,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与影响力,期待着未来的再次腾飞。他主动找到东南大学提议:“咱们共同起个新名字吧,你们出东南大学的‘南’,我们出南京大学的‘京’,合为‘南京大学’如何?”东南大学一听,笑着调侃道:“那你这不是文字游戏吗?如果我们出东南大学的‘东’,你们出南京大学的‘南’,干脆叫东南大学算了。”南大听后,觉得这个提议还挺有趣,但也不甘示弱地回应道:“我还不干呢。”
两所学校经过一番商量,都觉得叫原名似乎太过单调,于是决定在江苏索性改名叫“江苏大学”。但江苏大学这个名字已经存在,位于镇江,无法合并。于是两校再度商议,决定启用1949年之前的名字——“中央大学”。他们信心满满地将新校名报到教育部,然而教育部却回应道:“你们不在北京叫什么中央大学?那是北京的中央,你们是哪个党的中央呀?”
教育部还提醒他们,合并后的事情会更多更复杂。如果南大和东南大学合并,那清华和北大是否也要合并?合并后的名字又该如何取?像北清、清北,这些名字都显得不太合适。这时有人提议,可以沿用历史上的名字,三所学校曾经合并成“西南联合大学”。
在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成西南联大,初时搬到长沙改名为长沙临时大学,因长沙受到日军轰炸而迁至昆明。南大在搬家时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不仅人员、实验器材全部搬迁,更令人称道的是农学院的动物们也被一并带走。鸡鸭鹅狗猪等动物被赶到了新的地方,连死去的动物也没留下——南大医学部的尸体也一同搬走。据说在抗日战争期间,南京大学甚至用福尔马林泡了24具尸体搬到四川供解剖用。医学部的同学们看到这些尸体时都惊呆了,感慨道:“我在南京解剖的是你,我到四川解剖的居然还是你。”
两所学校的名字之争充满了趣味与智慧,而他们的故事和历史更是令人感慨万分。每一次的变迁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记忆。每一次的合并与重组都是新的起点和开始,但无论如何变化,他们的历史与传统都将被永远铭记。流产网希望这些故事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让我们更加了解这段丰富多彩的历史。